孩子不愿分床睡,父母该咋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其次,分床行为要给孩子充足的过渡期。孩子的房间布置好后,孩子晚上会在自己的房间玩耍,我会在他的床上看书,等他玩累了,我就陪他在他的房间睡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在他睡着时回到自己的房间。孩子的睡房是紧挨着我们房间的,我们两个房间的门都是开着的,偶尔听到他有什么异常动静,我们能够及时到孩子跟前。大概一年以后,倒是他先关上自己卧室的门了。

    就是这样,我的孩子在分房过程中基本没闹出什么大的动静:一是分房的过程没有“强逼”的不情愿;二是现在和同龄孩子相比,他也没有独立性差或是依赖性强的缺点。所以,虽说孩子分房睡是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但是家长也不必为此事“上纲上线”地确定时间段,还是以心理和情感都能接受为好。(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浦南中心园)

儿子喜欢自己睡了

    ■张敬

    孩子在刚出生时,睡在父母大床边的小床上,方便照料。1岁左右的时候时而在大床睡,时而在自己的小床睡。2岁时,换了一张子母床。子母床是我和儿子一起选的,儿子在子母床上爬上爬下、蹦来蹦去的,超喜欢。床买回来以后,下面的大床放在书房,上面的小床还是放在父母的大床边。但孩子很喜欢自己的小床,经常将自己喜欢的贴画贴在自己的小床上,将自己最喜欢的书和玩具也放在上面。

    儿子3岁那年的夏天,我们商量可以给小床装个楼梯,让儿子住上铺。儿子一听说可以住上铺,很兴奋,帮着爸爸妈妈一起将小床搬到书房并安放在大床的上方。此时子母床合体了!

    儿子很喜欢睡上铺,所以要我陪着睡上铺。为了方便睡前给儿子讲故事、听录音,我倒也同意了。但睡到半夜感觉挤在小床上不舒服,就悄悄溜出了书房。孩子会在早晨四五点钟睡醒一觉后哭喊着要找妈妈。反复几次后,我和他商量,我睡下铺,早晨孩子再叫妈妈时,我会在下铺应一声。孩子就又转身去睡了!

    等孩子习惯后,孩子会主动提出:“妈妈,我睡着以后,你就回大屋吧,记着给我开着我的小兔子(小夜灯)。”

    现在,儿子已经彻底分床半年多了,他很轻松,没有任何压力,现在已经很喜欢自己睡觉了。(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职教中心学前教育部)

 

    【建言】

与孩子协商解决分床难题

    ■毛作祥

    和孩子分床睡有诸多好处,也是孩子成长的必需。但我主张用商讨的办法,让孩子和我们一起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也是孩子走向社会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父母可以利用一个假日的早晨,和孩子一起聊聊昨晚睡得香不香。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让孩子谈一谈前一晚睡眠的感受,然后再说说妈妈、爸爸的感受。这样就会发现以下一些问题: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睡,会担心压了孩子,睡不安稳;大家一起睡,呼吸的空气不那么清新,不利于健康;爸爸妈妈要忙一些事,睡得比较晚,会吵到孩子;床比较拥挤,被子不好盖,容易着凉感冒……

    第二步,问孩子,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妈妈睡得安稳一些,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在他睡着以后,仍能够让爸爸妈妈忙碌各自的事而不用担心打扰他。

    第三步,问孩子,如果让他一个人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孩子的担心和需要,大概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会说怕黑,可以用一盏小夜灯代替,颜色可以让他自己选择;二是担心不暖和,可以在孩子上床前把被子暖好,同时被子一定要轻软,不至于压迫孩子的心脏;三是害怕,可以在睡前由爸爸妈妈讲一些温馨的故事,陪伴着入睡。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还会在他睡着以后,来看他,帮他盖被子的。

    第四步,问孩子,可以怎样布置自己的床和房间、分床睡可以带来哪些变化。

    选择假日的早上协商有什么好处呢?首先,经过一夜的休息,孩子正是精力充沛、情感积极的时候,相对于晚上和睡前更能理性地对待和处理这样的事情;二是刚刚起床不久,对睡眠印象深刻,适合谈论各自感受;三是由于在假日,时间相对充裕,一家人在一起谈论,其乐融融;四是可以提前为分床睡做好心理和实际的准备,不至于太突然。

    和孩子进行这样的对话,有以下的好处:一是从日常生活感受入手,容易理解;二是亲子谈话,从各自感受入手,培养同理心;三是从现象入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孩子理性思维的起点;四是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是培养孩子理性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如果孩子一时不答应该怎么办?一是我们可以询问其中原因,为孩子提供帮助;二是可以商讨过一段时间再分床睡。在此期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其他分床睡的小朋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关注与之相关的新闻和故事。这样,也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的时间。慢慢来,不必急于求成。

    分床睡和孩子成长中的其他事项一样,既是要处理的问题,更是发展孩子的契机。(作者单位:嘉兴学院教育系)

温暖而有原则地引导孩子

    ■杨菊孝

    与孩子分床睡,看起来是一件小事情,其实不然。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与父母近距离亲密接触,现在要分床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与父母的分离。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突然被改变,孩子的内心肯定充满了恐惧和依恋,此时,家长只有温暖而有原则地引导孩子,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人生分离第一关。

    首先,父母的引导要有利于孩子感到安全和温暖。孩子不愿意分床睡的主要原因,是害怕黑夜、害怕孤单。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稳定,不用担心会受到冷落:

    一是不要以分床睡来威胁和恐吓孩子。威胁和恐吓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非常不利,如果用分床睡来对其进行威胁和恐吓,更会让孩子对分床睡充满害怕和恐惧,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二是要创设温馨的睡觉氛围,帮助孩子产生安定的心理情绪。孩子在睡前或起床前,父母最好都陪在孩子身边,这样孩子会感到父母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晚上睡觉前,家长要多抱抱孩子,早晨用最灿烂的笑脸迎接孩子的醒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三是孩子可以抱着喜欢的物品睡觉。离开父母的怀抱,孩子未免感到孤单,如果能让孩子抱着自己喜欢  、信任的物品,比如布娃娃、玩具、小毛巾、小枕头等等,孩子感觉有好朋友陪伴,睡觉会更安稳一些。

    其次,父母的引导要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分床睡是人生成长必需的行为,而不是随性的或好玩的。当然,这个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首先要告诉孩子,当人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就要会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睡觉等,让孩子对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充满期望和自豪感。当然,事情或许并不如孩子所想象的那样,因为分离时的焦虑会深深地折磨着孩子,大人此时一旦心软,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必将前功尽弃。如果父母此时能有原则地引导孩子:“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在和爸爸妈妈刚刚分开时,都会很想爸爸妈妈。可是如果你学会了自己睡觉,你就是长大了,爸爸妈妈会为你骄傲的!”这样坚持一个星期,孩子就会适应一个人睡觉的日子。(作者单位: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