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助高中教育困境突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郭炳德 通讯员 付海云

    上课铃刚刚响起,同学们立即分组拿出导学案讨论起来,边讨论边记录。20分钟以后,教师将各小组提得最多的问题写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走到讲台上讲解,教师再提出其他解题思路,直到全班同学弄明白所有疑问为止。这是2月18日记者在河南省项城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年级(8)班旁听一节数学课上看到的场景。同学们的普遍反映是:“这样的课堂,我们没法偷懒,也不想偷懒,因为我们喜欢这样上课,它让我们的思路转了起来。”记者了解到,这种看似教师“偷懒”、学生“自由”的模式,如今却是项城市各高中普遍推行的新课堂模式。

    实施新课改,破解县域高中发展难题

    项城是豫东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级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仅有的4所高中,在生源质量、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与其他县市相比都处于劣势。如何打造自身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是项城教育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十分困扰的一大问题。“与省、市属优质高中相比,县域高中教育只有大力实施新课改,抓全面发展、抓特色发展,才是根本出路。”项城市教育体育局局长马忠平说。

    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后,项城多次组织高中校长及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调研,聘请课改专家为全体教师作通识培训和课堂教学指导。在此基础上,展开大讨论,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意见》,出台了推进课程改革、创建生本高效课堂的文件,要求各学校作为“一把手工程”去实施。并规定,凡不参加课改的学校和教师不得申报各级优质课,不是实践课改的论文不得评为优质论文。

    为了使课改顺利进行,市财政投入300多万元,为各高中装备了14间通用技术实验室,为所有教室新装备了整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整修了32间教师电子阅览室和备课室,补充了图书音像资料、实验器材。项城市教体局还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课改之星”评选活动和课改示范校创建工作,先后有22所学校被命名为周口市示范校。

    构建新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主体是学生,关键是教师。项城以创建生本高效课堂为抓手,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强化校本教研为手段,制定了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评估细则,积极构建“优质、高效、轻负”的新型课堂,打破传统高中课堂教学应试化、程式化、功利化、压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项城各高中结合自身实际,都积极创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项城一高全面推行了“问题—诱思—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项城二高大力推行了“双主循环课堂”教学模式,项城三高逐步推行了“学案诱思”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探究质疑,教师点拨、释疑、拓展,而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和检测达标。教师由以往的主宰者、操控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则由以往的观众、听众转变为主演、主人。从而构建了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是各高中构建新课堂的一件“法宝”。在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共同探讨,制订出最佳教学方案。集体备课形成统一的导学案后,学校还要求每名教师再根据各自班级的具体情况、各自的教学风格,进行个人备课,让导学案真正成为适合学生的、可操作性强的学习平台。

    针对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项城市的4所高中都实施了“一把手工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出“人人有小课题,科科有大课题”的口号。从2010年以来,市教体局每年都投入100多万元科研经费,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了深厚的科研氛围。目前,全市有课题任务的高中一线教师达到45%以上。近三年来,该市先后申报立项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4项。

    坚持新理念,助推农村高中“破茧成蝶”

    马忠平认为,农村高中只有另辟蹊径,积极推行教改,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在困境中突围。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项城市近年来的教育发展实践证明,以新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的体制机制、学校文化、师生行为、课堂样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满堂灌”现象得到了有效杜绝,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显著增强,探索出了一条农村高中发展的新路。项城4所普通高中,两所被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两所被命名为周口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13年,项城还有6名考生被北大和清华录取,教育成为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广大群众津津乐道的名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