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服展现青春美是道育人考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服看上去是一件小事,其中却牵涉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学校育人的大事,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

    ■常生龙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造访北师大二附中,引发了人们对二附中校服的热议。有人认为学生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太丑”,有损学校的形象;也有人认为学校的校服很好看,是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的自然选择。

    学生穿校服,有不少优点。首先,校服具有平等的意义,可以减少同学之间在衣着上的攀比心理;其次,校服是学校成员的标识,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进出校园的时候,能够被快速辨认;再次,校服是特别群体的象征,提醒公众在这些群体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也具有约束学生自身行为的作用。上海市教委已经发文,不强求学生购买和穿着校服,将是否穿着校服的决定权交给了家委会。但正是因为校服的这些优点,不少学校的家委会还是决定让孩子穿校服。

    校服的优点不少,但要让学子们穿的靓丽,展现出青春阳光之朝气并不容易,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第一个因素是学校的场地设施。我国现有的学校建设标准中,尚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校运动之后的洗澡、换装等场地,学校在课时安排上也没有为学生预留换装的时间。但国家要求学生每天要保证锻炼一小时,每天都有体育课要上。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选择宽松的运动服作为主体校服就在情理之中了。第二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服装审美的缺失。很多学校的决策者自身是没有服装美学的,学校里有这方面素养的人也不多,还常常说不上话。校服的生产厂家,也养不起有品位的服装设计师,设计出若干套独具学校特色的校服来。现在不少人对校服“美”或“丑”的评价,也大都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出的判断。第三个原因是价格因素。考虑到不同类型家庭的承受能力,各地在校服的定价上,都有一定的限制。价格的限制束缚了校服生产厂家的手脚,导致在服装面料的选择、款式的设计、男女生性别的差异等诸多方面都降低了要求,结果必然导致生产出来的校服品质不高。

    校服最早出现于日本。由于战争,导致了日本不少家庭生活艰难,学校为了让家境困难的学生不产生自卑感,让生活条件好的孩子不在学校里炫耀,规定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这后来成为一种传统,被延续至今。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日渐好转,日本学生的校服也日趋多样化,可以做到平时上课穿制服,体育课穿运动服。学校非常注重校服的款式设计,要求男生校服阳刚帅气,女生校服娴雅可爱,以帮助日本学生树立健康的性别意识。学校也特别关注服装流行的演变,不断汲取时尚元素改进校服,以提高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水平。

    校服看上去是一件小事,其中却牵涉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学校育人的大事。这都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因此,我们要宽容地对待当前校服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问题,也有可借鉴的经验,相信用不了多久,学校的校服会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作者系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