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建优质成长的生命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几年,潍城区正深入研究、全力打造优质高效个性化课堂,潍城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小学)走在了全区课堂教学改革的前列,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关注,前来参观的领导与老师络绎不绝。近期,陶继新先生专程赶到实验小学,并与潍城区教育部门领导韩吉东和实验小学校长于政虎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今将当时交流的录音稍作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优质高效个性化课堂的构建与解读

    【韩吉东】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转变学习方式;第二个阶段,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第三个阶段,构建优质高效个性化课堂。

    【于政虎】一真以来,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宗旨,时刻以“让学生学习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育学生,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反问式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推进个性化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课堂研究的重要目标。目标里包括“个性化、优质、高效”三个关键词。个性化,是指教师的教有特色,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教师要有自己个体独创的、适合本身实际的教学方法。优质,是我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模糊评价,这种评价侧重于个体的纵向比较;同时,优质还应该是高效基础上的优质。高效,是指课堂的高效率,这种高效也应该是优质基础上的高效。

    我们在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说合作小组的建设、导学案的使用以及课堂上即时性评价、课堂教学过程的构建,还有我们比较突出的校本教研形式——走班磨课和走班授课。

    【陶继新】非常欣赏你们的做法,因为老师的创造力本身就是巨大的,但每个老师的个性又是不一样的。你们的设计正可以使他们能够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凸显教师生命的张力。

    你们的“高效”是在优质基础上的高效。也就是说,这个高效既是高效率,同时也有高效益。高效率再加上高效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课堂。但关于“优质”的模糊评价,并不是糊涂评价。评价有的时候需要量化,有的时候却需要模糊,比如说学生对老师的“主观”评价,多能反映老师教学态度的优劣、教学水平的优劣、课堂的高效与否等。

    【韩吉东】“新课程理念”和《十二五规划纲要》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主动将学习变为自己的事;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学得更好;探究学习,是激扬学生的生命力。    

    走班磨课和走班授课的创新与实践

    【于政虎】我们现在是走班磨课和走班授课两种形式同时进行。走班磨课是校本教研的第一种形式,是指在同一个年级当中由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班级讲授同一课题。比如说,老师备课后到一班去讲,其他教师听课后会有一些想法、建议和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当然,自己讲了以后也会有一些反思,然后再改,改了以后再到另一个班去讲。

    走班授课是走班磨课的一种延伸和发展。走班授课是同年级的老师自选备课内容,负责在整个年级授课。走班授课让教师有机会到别的班里去上课,并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其他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状态、主动学习的情况等,对比之下,反思自己的教学。比如那个班里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自己班要强得多,自己以后应该在这个方面加强;再比如,其他班的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自信,自己班的学生还差点,以后也要注意。

    【韩吉东】实验小学的教师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特点,如果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可能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我到全国各地考察过很多学校,一般小学都是包学科制,一科老师教一个班。而实验小学的教师走课,彻底改变了这一模式。比如说六年级,一个学期语文课共24课时,每位教师在一个学期中只备4课时,6位教师就是24个课时,而且老师只备自己最经典、最熟悉、专业最强的那一部分。这样,每个班的学生同时接受6位语文老师的教学,听到的都是每位教师最具专业特长和讲得最精彩的课,这样就能让孩子从小接受多元的思维。同时还把教师从繁忙的备课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课堂,组织、准备、引导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走课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做法。

    【陶继新】磨课不但可以磨出教学的水平,也是心性的一种修炼。任何一节好课,都不会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没有反复之“磨”,是不可能进入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境界之中的。优秀的老师,不是听到好的意见就洋洋得意,也不是听到批评就火冒三丈,而是将所有意见与建议作为对自己教学水平提高的一种促进,并在这个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教学。这样,不但教学水平会有较快提高,自身修养也会“水涨船高”。而真正意义上的名师,恰恰是人格与水平两者“得兼”者也。

    毫无疑问,走班授课既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当今教学中是一个突破性的探索,很有推广的价值。

    【于政虎】最初的走班授课这个创意,是出自我们既有理论又不乏实践的专家型教育部门领导。他经常亲临我们的课堂来指导教师。走班磨课是我们实践了很久的一种校本教研形式,为什么要用走班磨课这种校本教研形式呢?是因为我们经常参加一些评优课、课堂大赛等活动,一般都用这种方式先在学校里进行试讲。尽管有时这种办法有包装的成分存在,但是老师经过磨课以后提升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办法推及到了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当中。而且在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当中,没有任何包装成分,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不同层次的研究过程。

    【陶继新】关于走班磨课,不单单是参加评优课、课堂大赛等活动的时候进行磨课,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也要磨,更能放下“公开”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可以抛却包装形式,走出一条优质课的路子。而且,前一种性质的观摩课机会很少,不可能全员参与;而后者机会均等,人人都有机会,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课做好。我甚至在想,表面看教师成功的可能是这一节课,但它的辐射力更大,经过这一堂成功的磨后优质课,教师的整个的教学质量有可能就上去了。

    在磨的过程中,自然会有更多的优质课产生,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而且,老师的自信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影响就会更大。老师的情绪指数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的因素,老师如果满脸自信,其阳光心态与快乐指数就会影响到学生,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也更加快乐。看来,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课堂教学,不仅仅具有一般意义上所谈的高效率,还具有相对持久的高效益。

    【韩吉东】实验小学在课堂改革中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改“听评课”为“观议课”;其次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人人参与的研究课、磨课、示范课、精品课、教师走课等活动。

    通过实验小学这个载体,我对个性化优质高效课堂有了这样一个理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法,构建民主、高效、灵动的课堂,使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于政虎】我们对于磨课的课型选择也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一般先是单元起始课,因为单元起始课对本单元的其他课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正如陶老师刚才说的,磨课过程中,机会是均等的,覆盖全员,所以后来慢慢地发展到老师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课型。授课教师经过磨课以后,或许会很有特点,但可能这一类课他自己感觉还不太理想,可以通过磨课去解决、研究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所以课型的选择也是根据个人自愿的。

    【陶继新】磨课起始,老师根据自己的意愿所选的课,跟学校里安排的课,感觉是不一样的。教师自己选课,会选他喜欢的课,自认为能教好的课,甚至可能是可以一展才华的课。这从一开始,就有了教好的基础,也有了良好的心理预期。所以,真正磨课的时候,不但不会因磨而痛,反而多会因磨而有了成就感与自豪感。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略与品质

    【韩吉东】优质高效课堂构建有三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高质量的导学案,因为精心准备设计是一堂优质高效课的前提。二是小组建设,因为小组建设是合作、探究学习的灵魂。三是优化教学的环节,环节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才能发生改变,结构改变才能转变学习方式。比如实验小学的课堂,不同课型、不同学科的特点都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和不同的教学流程。

    【陶继新】课堂上,不管老师讲得多么好,如果只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只是处于听的状态,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逐渐衰退。因为不管老师如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发言,一堂课中试图让全部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几无可能。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为所有的孩子发言提供了平台。有的在全班范围内发言,更多的是在小组中发言。小组合作学习,则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了他们参与讨论、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阀。于是,不再是师讲生听,还有了生讲生听、生讲师听的教学景观,课堂由此也有了特别的生命与活力。

    【于政虎】我们平时一直很重视小组建设,特别是小组文化建设,比如说小组的组建中科学合理的分工、小组的评价等。小组自己都设计了组徽、组名,编写了组歌,制定了每个组员的学习目标,有的用一个字概括一个阶段的目标。评价的使用,既有个人的评价,也有小组的评价。教师还定期对小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展评。

    【陶继新】您谈的小组文化建设很好。“文化”简而言之就是文而化之。小组文化也是这样,小组组徽、组歌,以及“战无不胜”这样的口号,都属于小组组织建设的精神文化。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组织,包括小组,必须有一个精神凝聚力,精神凝聚力就是文化凝聚力。没有这个力量,它就会涣散。所以,它像学校文化建设一样,小组也需要文化建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被撕破的画纸     下一篇:就业质量报告还须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