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学业压力 改善心理适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图1 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

    图2 不同就读形式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

    图3 不同毕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

    图4 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

    教育质量监测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发现、诊断和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是科学调查研究的重要应用,应当遵循统计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科学原则。只有这样的教育质量监测才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浙江省台州市从2010年开始筹划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严格遵循抽样调查的科学原则,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学业质量监测、素质类监测、高中段学科增值监测三个内容序列。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监测系统做出的诊断,组织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并借助教育督导对行政决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较好地形成了“质量监测——行政决策——督导推进”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本报选编台州市的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以期为各地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个可兹借鉴的样本,推动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健康发展。

    ■林晓鸣 袁相千 江照富

    ???主要发现

    近1/3新生存在心理适应性问题

    台州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2012年10月对全市普通高中进行了新生心理适应性调查研究。在4877份有效量表中,按Likert5级计分,平均分为2.79,标准差为0.501,平均得分率为55.865%。采用系统聚类法,聚类后形成对参加测试学生的心理适应性水平的推断性结论分别为“很好适应、较好适应、基本适应、不够适应、很不适应”五个层次。结果显示,高一新生心理适应性水平呈倒“V”形发展:适应性情况较好的占21%(其中“很好适应”的有7%,“较好适应”的有14%);基本适应的占46%;适应性情况不够良好的占33%(其中“不够适应”的有26%,“很不适应”的有7%)。通过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家庭结构等背景的学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1.不同性别的学生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在情绪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及总得分上均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性(P<0.05),男生的得分均优于女生,而在学习适应维度上,男女生之间不存在差异性。可见,整体上男生适应性明显好于女生,因此关注高中新生的心理适应性问题应重点关注女生(见图1)。

    2.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城区公立学校新生心理适应性最好,私立学校新生心理适应性次之,农村公立学校新生心理适应性最差。

    3.不同就读形式的学生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情绪适应维度,不同就读形式的高一新生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维度及总分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走读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住校学生得分(见图2)。

    4.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差异明显

    在心理适应性总量表及其各个维度上,不同成绩的学生心理适应性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成绩较好的学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最高,其次是成绩一般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得分最低。

    5.不同类型初中学校毕业的学生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显示:不同类型初中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心理适应性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1),毕业于城区初中学校的学生比毕业于乡镇初中学校的学生在心理适应性上更具优势(见图3)。

    6.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学生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家庭居住地的新生,在心理适应性总量表及其各个维度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P<0.05)。多重比较显示:在总分及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方面,城区学生优于乡镇学生,乡镇学生优于农村学生;在生活适应方面,农村学生情况最好,城区学生最差。

    7.独生子女适应性总体好于非独生子女

    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和适应性总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P<0.05),独生子女得分显著地高于非独生子女得分。在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维度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见图4)。

    8.不同抚养人对学生的影响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与不同抚养人一起生活的新生,在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在学习适应方面,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与他人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在生活适应方面,与父或母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与父母、他人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其余情况均无显著差异。

    ???原因分析

    心理压力主要与学业相关

    1.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学业相关方面

    压力是造成学生心理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监测调查发现,学生压力主要来自四大方面:考试成绩方面;学习内容方面;父母和学校、老师施加的压力;自身生理、心理问题。“担心成绩越来越差、各种考试排名”属于考试与成绩问题;“教学进度太快、学习竞争过于激烈、功课太多、睡觉时间太少、学习内容太深、缺少自由支配时间、作业太多”等7项属于学习问题;“学校各种限制太多、家长要求高、父母在家太辛苦、老师对我不重视、老师的误解和批评”等5项属于来自父母和学校老师的压力;“自己没有文体特长、和同学关系紧张、没有钱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想念家人、和初中老师不能经常相见、生活自理很麻烦、长相不如他人”等7项属于自身生理、心理问题。

    就各项压力源的选择频数来看,有关考试成绩与学习内容方面是非常集中的:“担心成绩越来越差”的人数比例高达73.93%,“各种考试排名”造成心理压力的占46.48%,“教学进度太快跟不上节奏”的有43.76%,“学习竞争过于激烈”、“功课太多”、“睡觉时间太少”、“学习内容太深”的比例都在三分之一以上,而其他关于经济条件、生活负担、人际交往和自身缺陷等方面的压力选择频数都没有超过20%,如“和同学关系紧张”、“没有钱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等人际关系、经济条件方面的压力,选择比例都没有达到10%,“长相不如他人”出现的频数只有3.73%。

    可以肯定地说,学习竞争过于激烈,对学习成绩的担心、对考试排名的担忧和学习内容太深、教学进度太快,是台州市高一新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而在其他区域比较常见的诸如“经济条件及生活费用”、“人际关系及重视程度”、“自身长相与特长”等方面,都没有成为台州市高一新生的重要压力源。第一,这可能与台州市处于经济发达区域,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社会热心捐资助学,资助体系健全,学生在经济上没有很大的压力有关;第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台州市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个性特长发展,以及在自信心的养成上,处于较为良好的态势;第三,也可能与该市高中的学习态势更紧张,特别是考试排名更趋激烈的区域特征有关系。压力来源本来就是一个此起彼伏的恒定式,一个或几个来源太过强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他因素的作用。

    2.主要压力来源与心理适应性存在着显著的交互关系

    调查显示:主要压力来源与学生心理适应的总体水平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在各个维度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交互关系。

    “担心成绩越来越差”对学生的情绪适应、学习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关系,即选择“担心成绩越来越差”的学生在情绪适应、学习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

    “教学进度太快跟不上节奏”对学生的情绪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向关系,即选择“教学进度太快跟不上节奏”的学生在情绪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

    “各种考试排名”与学生的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即选择“各种考试排名”的学生,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上,得分显著高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

    “学习竞争过于激烈”与学生的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即选择“学习竞争过于激烈”的学生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上得分显著地高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

    “功课太多”与学生的人际适应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与学生的生活适应呈显著的负向关系,即选择“功课太多”的学生,其人际适应好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而生活适应差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