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创新发展 直挂云帆谱写新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机电类专业教师在德国进修培训

    模拟公司实训中心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番禺职校”)是整合了番禺区内多所职校,于201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一所区属公办综合型中职学校,是国家重点和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并于2012年6月,成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9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在校生约5000人;实训中心为省级实训中心,有实训场室72个,设备价值4300多万元。学校开设园林、电子、机电、数控、汽车、电子商务、会计、物流、旅游等16个专业(方向),其中电子、数控、电子商务专业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另被确定为广东省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专业有电子、汽车、数控、园林、旅游、计算机等6个。

    番禺职校作为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以先进的理念为引领,创新发展,突出特色,彰鲜示范作用,为广东乃至全国打造优质中职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以先进的双服务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办学改革的顶层设计

    中职学校的办学既要服务于学生发展,又要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需要,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和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紧密结合。基于此,学校提出了“面向市场,为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而设计”的办学理念。这种办学理念,将“为学生发展服务”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强调学校的教育和服务功能,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和服务学生终身学习、长远发展的大框架中思考中职学校的定位,突显了中职学校的市场意识和对社会的主动适应,重视教育教学的“设计”思维,通过方案优化、资源整合、过程调节、评价激励,实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

    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着学校办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在办学模式上,学校立足于全局思考问题,主动参与区域职教改革,充分运用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联合区内各镇成人文化学校、牵手行业企业、各级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构建起了多元、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及培训服务网络,全方位拓展学校的服务功能。在专业布局方面,学校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为导向,不断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以“三农”为基础,以机电技术和财经商贸为主导,重点建设了园林、商务、物流、电子、数控等一批面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专业群。

    以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之路,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今年3月,由番禺职校发起的番禺工贸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集团现有成员单位104个,其中商会4个、行业协会1个、企业87家、学校及培训机构12个,横跨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领域。这标志着番禺职校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质的提高。

    番禺职校深度的校企合作,针对学校专业门类多的实际,构建起了“分类定制、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类定制,校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一是以因需设计为原则,根据产业的发展和中职学生的特性,为不同类型的专业、学生、教师定制不同的培养目标、实施方案、教育内容、资源支持、管理方法和评价标准,做到因材施教。二是以校企文化融通为核心,专业文化建设为基础,企业全程参与学校教学,学校全面服务企业发展,实现校企文化、课程设置、实训基地、评价标准“四融通”。三是创设模拟公司教学、网实一体教学、生产性项目教学等平台,提高分类定制的精度和校企融通的广度,培养适应产业升级与竞争的职业化专门人才。

    在推进“分类定制,校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学校构建起了多种有效的运行模式,这些运行模式促进了以产教对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模式一,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对数控、电子、汽车、机电、物流等区域内相关企业比较多的专业,校企合作平台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有:珠江钢管、永昌机械厂、联盛模具五金有限公司等企业;汽车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有:番禺公共汽车公司、志力汽车、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等;旅游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有:长隆集团、番禺宾馆、中国旅行社等。

    模式二,校企联合设立企业校区。如机电类专业与海欧卫浴、珠江钢管和恒路杰数控有限公司联合办班,设立企业校区,订单培养学生;商贸类专业与骏和通讯连锁有限公司合作,机电与服务专业与广州长隆集团合作,企业长期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平台,为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提供岗位。

    模式三,校企联合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较难找到合适企业和足够实训岗位的商贸类专业,采取了引企进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做法。电子商务专业与广州名优农特产品公司、渔珍海鲜产品合作社合作,建立校园乐购网,通过网上开店和举办实体网店为学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动漫和计算机专业与广州新英思有限公司合作,将新英思公司引入校内建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模式四,建设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如财贸类专业,因所涉行业的特殊性,很难在企事业单位找到足够和对口的实训岗位。为解决这一难题,番禺职校与德国ASG公益教育集团合作,参照德国样式建立了模拟公司实训中心。学生在模拟公司实训中,除货物是虚拟的并且不发生实体位移外,其他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为学生提供了包括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保险、证券等多学科、全过程的业务仿真模拟训练。

    以工学结合为着力点,构建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番禺职校围绕“分类定制、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为着力点,通过整合构建了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包括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拓展、职业训导四个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初段重点强化文化基础和基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培养基本职业素养;中段以职业技能为重点,兼顾职业拓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课程以理实一体化的项目课程为主;终段工学结合,以工为主,通过校内外的职业训导,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番禺职校课程体系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成长的规律,打破学科课程体系的束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主体,充分体现素质与技能并重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统领了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质量评价,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职教特征。

    按课程项目化的思路,番禺职校开发了一批对接职业岗位的项目课程。建设了“模拟公司综合实践”、“网络编辑岗位实训”、“机械制图与CAD”、“数控车铣复合加工”、“智能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体验物流”等一批示范性项目课程。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提高德育实效

    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性的潜在能力,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在德育中,番禺职校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把常规性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转变德育方式,努力提高德育实效。

    利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学生表彰大会、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级会、班会等时机,以多种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与信念的教育,增强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展“塑造文明学生形象”活动;开展“爱父母”、“爱家乡”、“爱学校”、“爱老师”、“爱老、敬老、助老”等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爱心救助”、“社区援助”等公益性实践活动,以多种形式加强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紧贴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精心组织系列化教育主题的教育活动,选用贴近生活而又富有哲理的书籍为读本,以班级为单位,课内课外结合,通过阅读、讨论、反思、改进,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习到践行,打造书香校园。

    本着“办学校就是要办出一个氛围”的理念,以“发展个性、涵养人格”为指导思想,以“学到专长、玩出名堂、学会做人、自信自强”为培养目标,番禺职校大力培育学生社团,优秀社团不断涌现。文学社、街舞队、醒狮队、摇滚乐队、合唱团、茶艺社、各类专业社团等,一个个充满活力的青春团体,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番禺职校正是依靠学生社团这一有效载体,使德育工作实现向以“显性课程”教育和“隐性课程”教育并重的模式转化,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强烈感受和体验到健康文化的熏陶,收到了“春风拂面”、“润物无声”的效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