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飙打奶奶”凸显“宠害”之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司马童

    近日,在南京地铁二号线上,一个小孩儿手拿保温杯不停地打向自己的奶奶,嘴里骂道:“你有病。”小孙子给了奶奶一耳光,后来猛踢奶奶的腿。据奶奶说他在家中比较受宠爱,今天也许是被说了不爱听的话。(5月18日《华商报》)

    这段由网友乘坐地铁中拍下的“发飙打奶奶”视频,我连看了三遍。虽说只是小孙子跟奶奶的撒娇式撒野,但从孩子的身形和“打像”来看,他至少应该是名颇懂事理的小学生了。然而,小孩子在地铁里对其奶奶又骂又打的凶狠样子,却再次凸显了现实社会的“宠害”之忧。

    网传视频中,奶奶的躲闪与忍让,跟发飙小孙子的凶悍撒野,的确形成了一种令人痛心的巨大反差。由于孩子尚属年幼,车厢里的乘客实在不便强力干预;但若这名孩子的放肆缘由,确如奶奶口中所说,是其平时在家中比较受宠所致,那么这种“宠害”的可忧后果,则已毫无疑义地呈现于公众眼前。做个最简单的联想,今天他能这样“攻击”奶奶,将来走上社会,受了更大委屈或打击,谁能来为他的冲动表现提供“护短”温床?当宽容变成了溺爱,今天对孩子的百依百顺、打不还手,其实就是错失了教育良机,更像是在把他推向不堪设想的可忧未来。

    “发飙打奶奶”凸显“宠害”之忧。以那段视频为例,“奶奶”们似乎已经提前品尝到了“因宠而害”的苦果;那么,作为负有教育职责的家长和学校,是否真正觉察与重视到了这种“小霸王”孩子的现实隐忧呢?后续的学校纠正教育如何开展?如何与家庭教育进行衔接和延伸?这都是不可推卸的义务,值得学校和家长认真思考。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