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改契机 为学生打造不同凡响的人生境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正月),由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孙诒让先生筹划,处州知府赵亮熙改原府属“莲城书院”为“崇正学堂”,浙江省丽水中学由此发轫。学校几经易名,历称“府立处州中学堂”、“省立第十一中学”、“省立处州中学”等;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先后被列为“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省一级重点中学”、省“百年名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中国风景园林“优秀园林绿化工程奖”、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浙江省健康促进银牌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丽水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首批人才工作示范点、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运动布局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任何时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每一所学校的根本。2012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优化育人模式,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多数学校对课改的认识,似乎都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从理解狭隘到逐渐领悟到课改真谛的过程。一方面是现行教育制度下的高考升学压力,另一方面要顺应时代要求,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该如何破题?浙江省丽水中学立足学校实际,抓住课改契机,不断探索符合丽水山区教育规律的特色办学之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抓住课改契机,实现‘弯道超车’”

    “以课改为核心的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扎扎实实搞课改已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拿到这个命题,丽水中学校长戴一仁一落座便开门见山地说出了他的观点,“要优化育人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打破特色发展和实际教学‘两张皮’的现状,立足课堂,从‘课堂’走向‘课程’。”

    正是基于这个认识,丽中“以品为要、循道而行”的办学理念就成为了课程方案建设的逻辑起点,而“莲风雅韵系列课程”成了课程建设的总体框架。如今,丽中教师全员参与课程开发和开设,在学生当下需要和未来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推进课程建设的同时,创新多样化办学体制,追求特色化发展。

    去年“诞生”的丽中文元创新班是办学体制创新“大手笔”。由杭城顶尖名师团队与丽中最优课任教师组成1+1教学组,着力培养资优生。依托名校,共享名校优质资源。文元班张晨昕同学说:“能在这里学习,我觉得特别幸运。首先,有如此多又如此敬业的高水平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这样的教师阵容确实是前所未有;再者,在文元创新班中,我懂得了什么叫‘携对手同行’,遇强越强,越强越勇。比如这次全国化学联赛省一等奖全市14人,有7人就在我们文元创新班。”就是这样的一个班,参加学生社团人数的比例是90%,而且不少同学是学生社团的负责人。  

    特色发展也值得一提。丽中运动队,阵容豪华,屡创佳绩。田径队两任教练,先是“马家军”马俊仁的助教张锐,后是原浙江省体工队教练浦毅;今年还聘请了原国家青年队队员、辽宁省队主力李东华为篮球教练。校篮球队获得中国高中联赛浙江赛区亚军、长三角地区“三人制”篮球赛冠军、亚太地区总决赛第五名。今年有6位高水平运动员已被北体大等高校预录取。

    教育形势的发展倒逼我们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常言道,好老师造就好学生。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刘炜副校长说:“事实上,教育形势的发展,课程的开发和开设也在倒逼教师的专业成长。不难发现走班选课,好课好老师大受欢迎,这对教师是极大的挑战。所以,一方面学校择优录用悉心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能主动提升发展。”

    丽中教师培养模式可概括为“内化优化、借智借力”。

    一是落实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自主进修;实施“青蓝工程”,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把关式备课”,群策群力,资源共享。二是实施“首席指导师制度”,常年聘请省内著名特级教师为各学科指导师,每学期至少开展4次教研活动;挑选骨干教师重点培养,跟班学习,促其发展。上学期,专家共开设专题讲座58次,开设示范课87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又如,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全校30位英语教师都已赴英国轮训,第二轮美国培训全市20个名额,丽中有15位参训。

    支撑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使命感和责任心。丽中教师吃得了苦,有老师说:“只要我的学生有作为,有所得,我不怕苦。”老师受得了寂寞,有班主任坦言:“早上六点半到校,晚上近11点离校,为了学生,我愿意。”内修外促,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在连续两届市名师评比中,丽中共有8名教师脱颖而出;学校被评为市首批人才工作示范点。

    丽水,古称处州,有1500年建州历史,酿造了丰富灿烂文化。有龙泉宝剑文化、青田石雕文化、遂昌汤显祖文化,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廊桥文化等;丽水是中国摄影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巴比松油画创作地。丽中,一百一十多年办学历史,汇聚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如周恩来秘书红花岗烈士麻植、被誉为“文武全才”的抗日将领干毅、国民党副总裁陈诚、宋史研究专家宋晞、当代知名通俗作家吴越、著名翻译家宋兆霖、中国科学院教授陈肖柏、“华南第一吉他手”捞仔等各领域的杰出人才。为此,老师们把历史和现实融会,把地域和人文贯通,形成独特的“莲风雅韵系列课程”。

    一系列课程如雨后春笋般生发出来。截至上学期,已经开发了232门选修课程,6门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程,41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首批省精品课程《摄影入门》,趣味与理论兼长,且有“酌光影社”摄影工作室为实践基地,师生用艺术的眼睛发现美,用敏锐的心感受美,用镜头定格美。《英语语法课程》从宏观到微观,涵盖了整个中学教育阶段的语法体系,并有深入浅出的易于操作的教学设计。《思与辩 创与演》项目在省里立项,相关老师开设出《辩论素质训练课程》、《<雷雨>读编演的艺术》、《影视经典对白欣赏与模仿》等课程。实施了跨校走班上课,与丽水职高、丽水职技院等校合作开设“丽水景点导游”等22门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

    另外,自2009年起开辟“丽水中学人文大讲堂”,涉及国学经典、社会人生、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养生健身等诸多方面。迄今为止,共举办100余期,参与学生超过三万人次。

    “这里是最温暖的家,我们且学且成长”

    “潘同学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感悟能力,记录了且行且思且吟的过程,并定格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人生经验档案。”这是知名作家陈宗光给丽中少年作家潘宇浩作品写的推荐语。已出版两本文学书籍、20多次荣获各级写作奖项的潘宇浩不算是学霸,但他是省少年“文学之星”,他的成长是丽中推行“以品为要、循道而行”办学理念的生动写照。

    2013届学生陈画婳,被中国政法大学自主招生提前预录取。她曾在一文中写到:“我突然想起丽中校园里的桂花、早樱和不知名的花儿,想起她们淡淡甜甜的香气,想起每天清晨或傍晚闻着这些味道走进教学楼,便也觉得,她们也是一直在陪伴着我们。还有让我多么怀念的老师们,又是以怎样的真心,从早到晚,一直守候在我们身旁……”

    在丽中学子的生命深处,这里是最温暖的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生活有困难时,既有老师悄悄存到学生校园卡的生活费,也有食堂老板微笑脸庞下的免费饭菜,更有学校每年不菲的补助资金;精神上面陷入困顿时,有全市仅有的一所普高“省一级心理辅导站”的心理教师带来春风化雨般的心理关怀。女生小黎,由于家庭变故,成绩下滑,陷入深深的自卑、狂躁的情绪当中。在心理老师两个多月的心理陪伴和悉心疏导下,小黎最终驱散了“阴霾”,恢复了阳光的心态。

    “以品为要,循道而行”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多元品质,让学生学会爱人,勇于担当。“爱人比被爱更幸福”是丽中当年辩论赛战胜杭城名校的经典辩题,也融入了丽中人的血液。2013届高三(7)、(8)班80名学生全部上“一本”,这可喜的成绩离不开同窗的深情厚谊。被复旦提前录取的黎荟慧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当我心情不好时,周围的同学会唱歌或讲笑话哄我开心。”

    “以品为要,循道而行”就是要成就“大写的人”,使学生未来能够正道直行。毕业学子中,既有总书记亲自命名的、国家反恐利刃“猎鹰突击队”的主力队员李秋燕,也有冒死救人的最美警察叶林军……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什么是“品质丽中人”。

    “今天的我们,已经为明天做好了拥抱世界的准备”

    一位高三学生在周记中写道:

    或许你能看到我们因成功而流下幸福的泪水,却未必会注意到我们百折不挠时脸颊上的汗水;或许你能看到我们在舞台上放声高歌,却未必会注意到我们背后苦练歌技的付出;或许你能看到我们默默学习的身影,却未必会注意到在课余时间我们在操场上矫健的身姿……

    今天的我们,已经为明天做好了拥抱世界的准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广东碧桂园学校     下一篇:坚守本源 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