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郁郁 鸿儒说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却咏梅

    “一生中,如果自始至终没有和一本重要的经典交过朋友,那无疑是非常可惜的。在我看来,《孟子》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包含了关于‘成人之教’,也就是为人之道的相当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开放心胸,并成为我们的知己、朋友。”日前,在山东邹城举行的“孟子思想与邹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孟子思想研究院名誉院长杜维明先生发来贺信说,孟学在文化中国必然会发扬光大,并期待孟子思想成为21世纪“学做人”的重要精神资源。来自海内外的70余位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孟子的仁政思想、王道思想、伦理思想、天下观及生态文明等话题。会议期间还成立了中华孟子学会,《孟子文献集成》编撰工作也正式启动。

    杜维明认为,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在功利主义与工具理性泛滥的现代世界,我们有必要从孟子那里重新学习一种“做人”的学问。非洲有一句谚语:“地球不是成千成万的祖先为我们所存留下来的资源,地球是千秋万世的子孙托付我们的让我们好自保存的财富。”这个观念不仅应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而且还应当往前看,从千秋万世的视角看。现在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当今中国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由物质富强到文化复兴的跃迁,“文化中国”的精神价值意义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会更加明确地彰显。

    “孟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孟子思想对世界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东亚系主任齐思敏看来,亚圣孟子是真正全面诠释孔子儒家思想及其意义的人。他认为外国学者之所以对孟子感兴趣,是因为《孟子》由传教士翻译传到欧洲,对18世纪的启蒙运动具有重要影响。齐思敏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幽默地说,“孟子也是我们老外的祖先,因为我们外来学者‘得志行乎中国’”。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出发展开对话,他说,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提出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讲仁爱”和“重民本”都来源于孟子思想。今天要讲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就是孟子思想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一个最直接、最重要的基础。

    研讨会上,孟子的“性善论”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李存山指出,孟子的性善论在儒学史上之所以占有重要地位,就是因为它为儒家的仁义道德提供了天然合理性的人性论根据。“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思想有密切联系,是从‘性善论’到‘仁民爱物’,再到‘仁政’的不断演进过程。”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坦言,“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正确理解孟子的人性本善,对一个人良好人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同孟子说过的牛山,人们总是在山上不断地砍伐树木,山上的草木怎么能够长得茂盛。人性的修养也是如此,一个人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良知,而且只有不断扩充自己“四端”之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孔仁孟义、墨子兼爱,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往现代化走就一定要把它们丢弃?现在看来,这是错的,要走向现代化,恰恰需要拥抱孔仁孟义,维护和重新唤起或者创造转化礼乐文明。”

    而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方朝辉则对“性本善”提出了新的看法:“古汉语中的‘本’字原指树的根部,一是原初(本来),二指基本或根本。这两个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本质’相距甚远。”他认为,孟子所谓的“性善”只是指人如果能充分地实现他的性(或曰天性),是一件好事。

    “孟子是个有梦想的人。孟子的‘梦’与今天的‘中国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孟子研究院院长王志民教授认为,孟子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将国家的梦、社会的梦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我们所讲的“中国梦”也不外乎这3个层面。

    那么如何进行儒学思想体系的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认为,经学是儒学的学术载体,是儒学之学统,历史上每一次儒学创新无不与经学变革相关。“如果我们今天仍要进行儒学的创新和重建,还要回到经学中去,回到通过经典诠释建构思想体系的传统上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丢弃了它,儒学的创新恐怕是没有希望的。”

    据了解,《孟子文献集成》出版工程计划3年完成,将主要通过影印的形式收集国内外的珍本、善本、孤本,这是对孟子思想研究成果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科学的学术整理,将为国内外学术界开展孟子与儒学研究提供权威的文献资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