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行业谋发展 打造品牌创一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长简介:赵虎林,兰州城市建设学校校长。他的教育方略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思想,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抓好“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校风建设,使学校管理水平逐步走向民主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立足西部、辐射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兰州城市建设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从这所学校得到的启示在于:作为职业教育应将发展的触角伸向哪里?该校坚持“教育第一、育人第一、创新第一、服务第一”的办学方向,鼎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学校被授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和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被兰州市教育部门评为“十大品牌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的经验表明: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第三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象育人”的办学思想,在“5+1”人才培养模式的引领下,打造出了区域发展的特色教育品牌,为全国同类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该校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撑;也离不开以赵虎林校长为代表的开拓、创新、务实、勤政型领导集体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是他们共同打造出了一所独具魅力的特色学校——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慕名来到西北地区仅有的一所土建类中等职业学校“兰州城市建设学校”。步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门口文化石上“尚德、强技”四个鲜红色大字。环视校园,绿树成行,芳草茵茵,环境幽雅,清新怡人,一所现代化的校园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据赵虎林校长介绍,兰州城市建设学校成立于1984年,现隶属于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然而,在世纪之交,学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学生只有600人,一度成了建校人生死攸关的重大抉择。2006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向全校发出了“办出特色、才能生存,跨越发展”的办学主导思想,自此,使这所学校步入了新的征程,踏上了争创一流的创业之旅。

    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话概括当时的兰州城市建设学校再准确不过了。为加强队伍建设,学校在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又对中层干部实行聘任制,使一批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工作积极、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走上了管理岗位,形成了一个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优秀团队。以专业建设为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计划经济时代所设的专业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开设新专业不是学校的优势,“办行业学校、办特色学校”才是学校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于是,赵虎林校长响亮地提出了“用自己的教材,教自己的学生”的育人方略,拉开了学校教材改革的序幕。

    当年,学校组成教师专家团队,从编写校本教材第一步开始,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新途径。教务主任张悦禄主编的《力学》教材,一出炉就引起了轰动。紧接着,教师们的思想如开闸之水,奔流不息,数十部校本教材相继诞生……诸如《工程数学》、《建筑工程计算与计价》、《建筑英语》、《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基础会计》、《建筑设备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语文》、《CAD实例教程》、《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建筑构造》、《工程建设法规》、《中职体育》、《笔尖上的建筑》等,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由此,兰州城市建设学校跨入了新的发展纪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俗话说: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过洗礼的兰州城市建设学校,在赵虎林校长的带领下,又向一个更加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进发。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生源从何而来?怎样才能招到学生?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新一届领班子的面前。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人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学校就是培养人的地方,如果离开了生源这个源头活水,就是有再好的学校也是一潭死水,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就是一句空话。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当年,兰州城市建设学校从600名学生做起,向“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目标发起了冲击。确立了“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精于提高”的办学思想,把“探究中学习、教学中创新、和谐中发展”作为校风,将“求知、求真、自省、自律、自尊、自爱”作为学风,将“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为教风,向办“大职教”的目标迈进。

    2007年,对于所有建校人来说,是记忆犹新的一年,更是不辱使命的一年。为实现办学规模现代化,学校面向全省招收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应往届毕业生。学校规定:应届初中毕业生持会考成绩单、户籍证明,在所在地的县区招生办或指定报名点报名;往届初中毕业生及高中毕业生持毕业证、户籍证明,在所在地的县区招办报名;凡愿意报考建校的学生或需补录的学生可直接与学校联系;应届初中毕业生持准考证、成绩单,往届初中毕业生及高中毕业生持毕业证,由学校直接办理有关手续;一经录取,农村户口正式转为城市户口。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实现首届招生开门红,从当地政府部门到各县区有关部门,从学校领导到中层干部,从广大教师到全体学生再到学生家长,为建设学校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用“五千万”来概括当年的招生情景:翻过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感动千家万户,使兰州城市建设学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目前,学校已由建校初的800人办学目标,突破到在校生近5000人的办学规模。一所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的现代化学校矗立在了人们面前。 

    现在,学校已经成为西北地区仅有的一所集建筑工程施工、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安装、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等专业为一体的土建类全日制国家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还设有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兰州市第二十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的工种涵盖建设类土工试验工、测量放线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50个工种。

    同时,学校经甘肃省建设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认定学校拥有建设类培训资质,承接建设系统专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劳务人员等各类资格性上岗证培训、技能性技术等级培训。特别是,在校学生取得中专或大专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进行相应的职业资格的培训并取得证书。

    至此,兰州城市建设学校在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道路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艰苦创业育人路 一曲桃李争艳歌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育是人类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中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中职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面对一所5000人的大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又成为了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学校为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人成才,在赵虎林校长的倡导下,全面实施了《学生成长档案工程》,这项工程是学校探索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那么,什么是《学生成长档案工程》呢?据学校领导介绍,这一工程涵盖了学生的基本档案、兴趣爱好、自我评价、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学习生活中,以每五周一个阶段,记录学生的学习、课外活动、对宿舍生活以及社会实践;把学生喜欢的读物,开心与不开心的事,以及平时不敢当面对老师讲的话,写在上面,增进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这一工程除了班主任对其方方面面的表现进行系统的评价外,在学期结束时,带回家让父母了解孩子在学校期间的表现,也让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为学校和家长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使《学生成长档案工程》在学生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学生管理的主要做法是:首先,树立信心,关爱学生。每年新生入校,学校都要把住新生进校的1-3个月的管理关键期。这一阶段,班主任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入手,从关爱学生出发,“严”字当头,使新生很快适应新环境下的新型管理机制。其次,树立形象,尊重学生。让学生的尊重与尊敬成为管理学生的基础,这是学校的创新举措,它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核心内涵。学生的榜样就是老师、就是班主任。这一点,学生和老师、班主任和学生都是相通的,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学校、尊重学校的管理。所以,树立形象、尊重学生,是一个永久的丰碑。再其次,善于学习,关注生命。善于学习是关注生命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学校倡导的学生管理,既要追求管理的质量,更要遵循管理的规律,有效的学生管理既要追求管理生命的长度,又要增加管理生命力的高度。只有激活学生管理的生命力,才能使学校的整体管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