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成长 在你身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东理工大学实施全员育人工程,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实施全员育人工作,让学生感受到来自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帮助,使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尽享温暖、不再孤单。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张子礼 莫文

    近日,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侯孟璇来到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生公寓,这一天,她与其他4名毕业生作为“姐姐楼管员”正式上岗。“今后‘姐姐楼管员’负责的公寓楼,将有自己的QQ群、飞信和微博,方便楼管员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山东理工大学公寓管理中心负责人道出了招聘“姐姐楼管员”的目的。

    “姐姐楼管员”的上岗,是该校实施全员育人工程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学校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实施全员育人工作,让学生感受到来自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帮助,使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尽享温暖、不再孤单。

    商学院学生胡建凯与教师周涛的结识缘于他的一次网上搜索。当时,胡建凯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到了提交方案的最后期限,团队的整个方案还处于零散阶段。他到学院网站上搜到了周涛的资料,看到周涛丰富的创业大赛指导经历后,他希望周涛能给予指点。

    周涛痛快地答应了胡建凯的请求,他的建议对胡建凯团队最终进入全国双百强起到了关键作用。有了这次特殊的经历,2013年的“挑战杯”创业大赛,胡建凯早早联系了周涛,请他做团队的指导教师,周涛爽快地答应了。

    经过两次创业大赛的指导,胡建凯的体会是:“与周老师的接触,我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给予我们的那份暖暖的爱,我从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过程似乎让结果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除了教师之外,与学生频繁接触的还有一个服务学生的群体——公寓楼管员,她们朴实、平凡,用行动诠释着这份工作所蕴含的爱意,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跟学生们在一起就要多关注他们、多了解他们,才能理解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学生才会跟你亲,工作才能好做。”这是学生公寓楼管员韩咏梅的工作体会。她平时在抽屉里都会准备些针线、各类常用药品及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学生遇到缝缝补补的情况,她能帮就帮。在学生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是主动靠上去帮一把。

    像周涛、韩咏梅这样关心学生成长的教职工,在山东理工大学还有很多很多……

    12号教学楼四楼,有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每周一到周五的晚上7点半以后,不断有学生进进出出……这间小屋就是该校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咨询工作室。

    2010年10月11日,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咨询工作室正式挂牌。当时的院长魏修亭作为第一位值班的教授来到工作室,对学生们的就业前景、考研状况、出国留学、大学生心理问题等方面的疑惑进行详细解答。

    2011年3月,教授咨询工作室的10名教授走进机械专业大一新生中,分别做了为期2周的咨询工作,针对专业学习与成长、学业与职业规划、专业前景与专业培养目标等与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让一年级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除了寒暑假和节假日,学生们在下午的课余时间也都愿意去学校的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该中心成立3年来,借助答疑坊、外语角、学习方法工作坊、创新创业沙龙、考研论坛等品牌活动,为学生的学科辅导、学业规划、成长发展等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教授咨询工作室、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成为深受学生关注、喜欢的育人渠道,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课堂之外有了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不局限于课堂形式,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与老师说说心里话,师生心与心的距离缩短了,育人的效果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

    全员育人工作的落实,需要制度层面的支持和领导、管理人员的参与,学校颁布了《山东理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实施办法》,设立了校领导接待日、推出了职能部门与学生面对面活动,目的就是使育人者走进班级、走入宿舍,走到学生中间去,从而有力地推动全员育人工程的深入开展,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在学校全员育人工作中,辅导员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的成长之路更需要他们引领。“他是我的辅导员,更是我大学生涯的引路人。”这是化学工程学院学生刘晓红对辅导员郭洪涛的评价。

    郭洪涛总是鼓励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遇到挫折和困难要勇敢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他创建博客、网站,通过大小班会、飞信、QQ等各种方式传达给学生最给力的正能量。郭洪涛脸上总挂着微笑,让学生看到了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让学生学会了乐观自信,学会了勇敢从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