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构建协作育人的教师教育共同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百余年办学历史中,师范教育始终是最浓重的“底色”。早在2008年,学校就派送学生前往河北省承德市各中小学开展顶岗支教实习,顶替正式教师岗位、支援农村基础教育,既解决了师范生实习学校问题,又缓解了中小学缺乏教师的情况。这可以看作是“U-G-S”(高校-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雏形。

    但这种“顶岗支教实习”模式也带来一些问题。首先,专业对口实习无法保障。实习生“顶”的是学校需要的“岗”,有的甚至是“全岗”,包班担任全科教师。其次,实习步骤不完善。只有少数实习生经历了完整的实习过程,大多数实习生直接站上讲台甚至承担班主任工作,缺少听课、试讲等重要环节。实习生缺乏角色转换的过渡,面临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都很大。再次,实习指导分工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经常出现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几十名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况,学科专业指导无法落到实处。最后,实习基地不稳定。学校缺人才会申请学生过去顶岗实习,使得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无法深入,签约的实习基地只停留在纸面上,而且实习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院转换思路,将以往在实习准备时与中小学协调为主、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沟通为辅的做法,转变为与县区政府合作,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所辖中小学接纳并管理实习生。2017年5月,学校与承德市双滦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签署协议共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地方政府在师范生实习中起到了中枢纽带作用,改变了原先实习学校“各自为战”、高校“手忙脚乱”的局面,使这两个地方的实习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为了便于高校与教育局沟通更加顺畅,经双方协商同意,学院教务处干部前往双滦区教育局挂职,专门负责协调双方工作。

    随着实习环境的改善,以往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学校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建构起“三维四段”的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三维”指基本技能训练、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三个方面,“四段”指教育见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四个模块。这样一来,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构成了完整的学习闭环:一二年级学习今后从教的基本技能;二三年级学习学科专业教学技能,通过竞赛演习检验综合学习效果;三四年级顶岗实习,将课堂知识转变为教学实践,再经过研习实现教学反思,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顶岗实习实践中学校发现,当前的中小学教学已经超出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为此学校引入校企合作课程——学习管理师系列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的梳理技能训练、教学过程的设计技能训练、教学过程的实施技能训练、教学数据解读与应用技能训练四大模块,使学生在完成学习后掌握在线一对一教学技能、个性化学习方案制作技能等技能,成为满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要求的学习管理师。

    在U-G-S协调育人背景下,学校还对实习生的评价机制进行了改革,从最初单一由学校带队指导教师评价发展到学科指导教师、带队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三方综合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评定规则为“学生实习成绩=学科指导教师成绩×30%+带队指导教师成绩×30%+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成绩×40%。

    学校还引进了教育实习管理平台和师范生从教技能测评平台两个管理软件。这样既方便了学科指导教师的远程互动指导,为教务处整理实习数据、分析实习效果等提供便利条件,又能促进测评过程更加透明、合理、公平、公开,并让所有专业的师范生都参与到技能考核中来。

    为了促进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发挥长效,学院拓展合作区域,形成承德全市区域内U-G-S协同发展、合作育人的良好态势。今年初,学院与承德市教育局、各区(县)教育局等13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签署了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协议;与20所中小学、幼儿园签署了合作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校”协议书;与91所实习基地校进行“结对”;聘请91位实习基地校校长(包括园长)为学院客座教授并现场颁发聘书。目前,学院又与秦皇岛海港区合作设立“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

    作为未来教育事业从业者的“摇篮”,学院充分利用U-G-S协同育人机制,利用中小学、幼儿园与学生家长频繁接触的便利条件,在师范生见习、实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实习基地校“家长学校”“家长课堂”活动,在真实环境中切实培养师范生。

    如今,学校初等教育系与承德市第一幼儿园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合作;学校在师范学院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院,主动探索新师范教育体系和师范生的培养,让教师教育共同体更好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