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2014年毕业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重庆大学简介

    重庆大学,是国家教育部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中央直管干部高校,是中国直辖市重庆的一张闪亮“名片”,享有“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办学宗旨是“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校训是“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当前,重庆大学全校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改革旗帜,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基本思路,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各个环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学科协调发展、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拓展国际国内资源、加快推进学校治理结构改革和办学治校能力的提升,努力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按照“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扎实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 

    让学校精神为我们的梦想远航助力

    时光催生回忆,过往激励未来,属于我们的毕业狂欢如期而至。不谙世事的大一,渐入佳境的大二,奔忙拼搏的大三,全新征程的大四,我们的每一个梦想都在重大这块传承文化的沃土发芽、每一个时点都在母校这个宁静的港湾中积极成长。

    这里,抒写着我们最美的年华。这是学校3600余名博士、硕士毕业生,近7200名本科毕业生一起书写了2014届的纯真年代,我们践行“中国梦”,我们编织“重大梦”。我们在学校新老校区的交替中感受着来自现代与传统的碰撞;在各类院系和谐交融中互通有无;在博学兢业的恩师指导下学有所成。这些年,我们和重大一起进步,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成为教育部首个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的招生录取线一年高过一年、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节节高升……我们都在奋斗的路上做最好的自己,我们以重大为荣,重大以我们为傲。

    这里,承载着我们最初的梦想。我们怀揣赤子之心脚踏实地,母校教会我们用汗水、责任、信念去装点未来。根据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2013届本科毕业生对所签工作的满意度为98.52%;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达到99.10%。同时,根据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麦可思给重庆大学提供的《重庆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重庆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和满意度为93%,对母校的整体认可程度较高。这些真实的数据衬托着学子五彩的梦,它们同学校的良苦用心,老师的言传身教一起成为重大亮丽的名片。谢谢母校,让我们无悔青春。

    挥手说再见,满是不舍情。这里是求知的圣地,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让我们静心求学;多彩丰富的课程设计让我挖掘潜能,四年内获得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在内的数项奖学金;这里是心灵的净土,潜移默化中让学子深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我担任中国信义文化节中华十大信义人物之湖南“赤脚医生”曾玉萍女士“一对一”引导志愿者,我参与市委共青团“结对帮扶”贫困生活动将公益慈善付诸实践;这里是多元的舞台,我是2012年10月TEDxHongyadong西南地区首场活动主持人,我代表重大获得西南高校首届“我的梦,中国梦”演讲比赛第三名,我爱文学,自主创作小说三部;还获得了学校“精神文明标兵”荣誉称号。

    感谢母校,感谢恩师,让我们学会坚韧,学会承担,学会勇往直前。今年,我积极参加了毕业前的学校第二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评选活动,难得的机会让我将珍贵的选票投给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老师。这项参与人数过万的校园特色活动好评如潮,评选出了何培斌、弗西卡、宁先雄、曾争、胡炳全、毛超、彭小芹、马欣、袁敏、魏曙光10位十佳老师。我想说的是:你们是重大优秀师资的代表,谢谢你们给我们最深最美的回忆。我们所有毕业生相信,定格在我们内心的校园时光将成为日后前进的力量;请母校相信,请老师相信,再次启程,我们准备好了!(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 钱舒云)

    陈吉:从“学渣”到“学霸”的励志典范

    陈吉,本科阶段含“电”字的专业课全部挂科,还被强制留级一年,他当年挂科、逃课和留级的记录目前仍未被打破。几年之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电气的博士,并且三年提前完成博士答辩。现在陈吉已经被国内一名校特别评聘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到底是什么改变了陈吉,陈吉告诉我们是他和蒋兴良教授的一次谈话。

    陈吉说当年大四时蒋老师的一门专业课考了4分,蒋老师和他作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并让他重新做了一次试卷。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陈吉的命运,陈吉当时没有想到那么知名的一个教授,居然愿意花时间来拯救和改变一个废材。他励志一定要读蒋老师的博士。怀着这个目标他不断努力,几年之后他终于成为蒋老师门下的弟子,博士期间他每天坚持16个小时的工作,连春节都在实验室继续研究学术。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吉在高电压外绝缘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核心期刊3篇,EI核心期刊7篇,其他论文10篇。陈吉还参与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十余个项目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交流报告,目前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并拟于2015年出版输电线路覆冰的专著一本。

    陈吉多才多艺,他还是国家二级登山运动员,攀登过十几座五六千米级别的高海拔雪山,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精通五种乐器,并获得过重庆市的多项艺术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还上过新闻头条,是个智斗骗子的励志名人。

    【人物名片】陈吉,男,中共党员,重庆大学2014届优秀博士毕业生。2013-2014年获得重庆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4年度重庆大学科技学术创新标兵,2013年度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1年度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

    廖梦娜:创新,因为梦想和相信改变

    如何用创新来为四年的大学生活创造出别样的精彩,去实现一个自己该承担的重大梦?这是廖梦娜时常思索的问题。重庆大学2010级法学专业的廖梦娜为外界提供了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她不仅是重庆市大学生科技学术创新标兵,有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发明专利,还是全国发明博览会金奖得主,在全球创意大赛上得过奖,并且大学四年平均成绩为92.52分,位列年级第一……

    她在对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和相关的政策作了研究后,提出的“创新激励机制”弥补了国内立法的一项空白,获得国内外法学专家的赞许;难能可贵的是廖梦娜通过调研后,在大二上学期与学校暖通专业的同学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开始了团队创建,一路招兵买马匍匐前进,经过一年的磨合期,一支由来自暖通、法学、工业设计、日语四个专业的七名同学组成的队伍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与创业道路,对国内“中央空调长期不清洗导致病细菌大规模传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这一现状做了法律与技术综合研究。经过无数次技术实验以及政策模拟分析,最终逐一解决了问题。技术方面,她和她的团队一起研究先进技术和中国实际技术需求,对中央空调的结构做了三项改进,在第五届国家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中获得“优秀项目”称号。

    大二上学期,她很幸运地被选入国际模拟法庭代表队,但是对国际法知识知之甚少的她只能靠自学国际法教材、上联合国官方网站浏览公约条款、使用数据库研究英美国家案例这样的原始积累为比赛做准备,一步步前进,终于让她对国际法体系有了扎实的掌握,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参加的法学界顶级比赛Jessup国际模拟法庭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毕业后,廖梦娜将前往世界排名前列的伦敦大学学院深造,去收获属于她新的成长体验。

    【人物名片】廖梦娜,女,重庆大学2014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国际NGO组织CIICJ(国际刑法中国青年学者联盟)的助理编辑,也是重庆大学第一届人文创新实践班成员、法学院英语辩论队队员,曾任重庆大学发明协会会长、重庆大学KAB创业俱乐部主席助理、法学院科协主席,科技学术方面她累计获得3项国际级奖励,16项国家级奖励,8项省部级奖励,曾获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和四次甲等奖学金,是重庆大学优异生。

    周桐:导师的力量感染了我

    “我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一个二本院校,但我从不自卑,在重庆大学读博的这3年期间,我感谢重庆大学,感谢自己的导师能够给予更高的成长平台。”周桐说。

    在毕业来临之际,周桐博士这样对自己的学弟学妹说:“我记得我的博导在我博士入学面试的时候给我说了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伴随着我整个博士生涯:第一,态度决定一切,不要抱怨,要能坐得住,忍受孤独,切忌浮躁;第二,抗压能力,博士毕业的压力、经济的压力、择业的压力、买房养家的压力等等,需要我们自己学会自我调节;第三,要有自己找出问题、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三年过去了,我把这些话再送给师弟师妹们,当你做到这三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以前遇到的困难都是小Case,自己对即将面临的困难也不是那么盲目的紧张,而是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找出关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克服困难。这个就是我读博士的一点感悟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