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崛起的边陲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地处云南西南澜沧江畔、少数民族聚居的临沧市,是中国最西南的边陲地区。近年来,临沧市的基础教育质量水平节节攀升,全市高考上线率稳居云南省前列,农村中小学生营养餐全覆盖。

    ■本报记者 高毅哲

    走进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郭大寨乡卡思村完小,美丽的校园、刚完工的综合楼,让山区100多名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显著改善。村党总支书记李荣周说:“在我们农村,现在最好的房子就是学校了!”

    地处云南西南澜沧江畔、少数民族聚居的临沧市,是中国最西南的边陲地区。近年来,临沧市的基础教育质量水平节节攀升,全市高考上线率稳居云南省前列,农村中小学生营养餐全覆盖。“临沧教育取得的这些成就,是近年来通过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现的。”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教育局原局长施志胜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

     创新“代建制”建平安校园

    临沧地理条件复杂,是地震多发地带。几年前该市进行拉网式排查鉴定,结果显示,全市229.98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中,真正称得上安全的校舍只有66.82万平方米,校舍安全率仅为29%。“如果连校舍安全都保证不了,老师谁愿意留下?家长又怎能放心?学生怎么安心就读?”中小学危房面积居高不下,成为当地各级党委政府最大的忧虑。

    然而,全面改造中小学危房,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当地经济较为落后,财政并不充裕,仅靠政府筹资,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校舍改建工程。

    怎么办?经过探索,临沧市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决定采用“代建制”方法,即采取“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代建,建成后交付学校使用”的模式进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让学生提前进入更安全的校舍上学,政府则每年逐步偿还企业的建设资金。

    为了保证建筑质量,临沧市聘用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进行监督,并在建设过程中设立质检点,同时培训一部分质检员,以保证质量达标。“我们采取终身责任追究制,即一旦出了事,校舍建设方、监理公司等责任主体将终身对此负责,即便你退休或者转行,都会追究你的法律责任。”临沧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在“代建制”推动下,截至2013年,临沧全市校舍新建、改建累计开工154.57万平方米,累计竣工139.82万平方米。同时,临沧还争取资金和项目,先后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临沧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大刀阔斧改革释放教育活力

    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只是解决了教育最基础的问题,而最难啃的骨头则是通过改革释放教育的活力,提高教育质量。

    早在2005年,临沧就开始全面实施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把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学校校长全部实行公开招考,不再讲行政级别。

    校长竞聘成功后,就拥有自主决定学校领导班子的权力。校长向教育局提出副校长等领导岗位人选,教育局批准备案后,即可组建校领导班子。为保证教育质量,有关部门建立了一系列考核制度,对校领导班子进行综合考核。

    临沧一中校长高家余就是改革的受益者。他原本是正科级干部,要是按老一套办法,他没有资格成为正处级的临沧一中校长。改革后,他竞聘成为临沧一中校长,拥有了施展拳脚的舞台,两三年时间就把临沧一中的成绩带到全市拔尖位置。“如果没有改革,我还得慢慢熬资历,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高家余感慨地说。

    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临沧也进行了大胆探索。比如,临沧一中创立“二六二”课堂教学模式,两成时间由老师教授、六成时间由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剩下两成时间由学生小组推选代表进行总结,老师进行点评。

    临沧逐步构建市、县(区)、乡(镇)、学校四级教研网络,成立28个学科教研工作室、22个名师工作室,不断加强优秀教师团队的培养。

    改革理顺了各级政府管理教育的体制机制,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有效保障,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激发,课堂教育教学效益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2013年,仅临沧一中就有105人高考达600分以上,这一成绩超过了一些地方整个州的水平。

    实施营养计划增强学生体质

    在临沧市近30万名中小学生中,有近18万名在学校住宿,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在学校吃午餐。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能否在学校吃得饱、吃得好,是一个需重点解决的课题。然而,由于临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地群众仍未摆脱贫困,而仅靠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也难以全部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

    “再困难,也要让孩子们吃上营养餐!”临沧市下了决心。2011年9月,临沧市全面启动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营养早餐行动计划,让每名农村寄宿学生每天早餐都能吃到一个熟鸡蛋。2011年12月,借国家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东风,临沧市进一步完善相关举措,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早餐和营养午餐。

    如今,临沧市的学校每天早餐发给每名学生一个熟鸡蛋和一杯液态奶,午餐为每名学生提供至少一个荤菜,统一由学校食堂供餐。全市有1236所学校的29.3万名学生受惠,双江、耿马、沧源3个县还自筹资金,扩大膳食补助覆盖面,覆盖农村学前班、部分幼儿园及城区学校,扩大受益学生2.1万人。

    临沧还因校制宜,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目前,全市勤工俭学基地达到3513亩。永德县大雪山乡中小学种植铁刀木、蔬菜、澳洲坚果、泡核桃、甘蔗、茶叶近350亩,年创收14万多元,全部用于学生的膳食营养改善。云县后箐乡勤山完小自己养猪,解决了全校300余名学生的肉食供应难问题。

    3年来,临沧的农村学生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以前一到换季,尤其是秋冬季节更替时,感冒生病的学生特别多。自从吃上营养餐后,学生营养不良的状况明显改善,身高和体重都增加了,体质增强以后,感冒的学生也大大减少了。”临沧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兴奋地说。

着力打造滇西南教育高地

中共临沧市委书记 李小平

    当前,临沧教育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临沧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打造滇西南教育高地。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二是全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人人有好学校上,人人上好学;积极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普通高考成绩持续保持全省前列;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筑质量高地。三是以“打造一流过硬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和“校长培养行动计划”,整体提升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打造队伍品牌。四是按照“科研引领教学、课题引导发展”的要求,以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建设和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五是充分发挥边境优势,逐步扩大留学生规模,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怎样当好团长     下一篇:绿色军营 青春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