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改革需全社会理念更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表1 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情况统计表

    表2 学生在各方面发展状况的自我感受情况统计表

    表3 学生自认为擅长的体育类、艺术表演类、美术类、科技类项目统计表(多项选择)

    ■陈景红 贾伟

    2013年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开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绿色评价,充分凸显了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意见》的指导与引领下,重庆市石柱县力图打造生态、和谐、全面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而提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源,“让评价成为撬动区域教育改革的杠杆”。

    为了摸清石柱县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之后一年多来的发展状况,为进一步的改革发展积累经验,石柱县教委组织教科研人员开展了“石柱县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为主要方法开展系统研究。研究人员力求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形成具有借鉴参考意义的实践改革案例。

    调查情况

    石柱县组织制定了《石柱县高一年级学生生源地学校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共包括前言、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课业负担情况、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学校综合活动开展情况、学生德智体美自我感受发展情况等六大方面。本次调查共计发出问卷2036份,面向县域内18所初级中学刚刚升入高一年级学习的学生,收回问卷2036份,其中有效问卷2001份,收回率100%,有效率98.28%。

    根据有效问卷数据统计,在参与调查的2001名学生中,男生占41.45%,女生占58.55%,在校女生人数明显多于在校男生人数。其中,55.35%的学生初中就读于县城学校,44.65%的学生初中就读于乡镇中学,两个数据基本持平。

    基本结论

    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展示平台增多

    (一)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主要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生睡眠时间、学生做作业时间、学校课程安排等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现。调查显示,100%的学校均按照要求安排了学校作息时间,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得到了保证;96.34%的学生反映自己的有效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其中50.98%的学生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上;80.66%的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时间在11个小时以内。区别于县城中学上下午各四节课的课程安排,考虑到山区学校走读生下午离校回家的实际情况,许多乡镇中学则安排为上午5节课,下午3节课,这个现象可以从学生反映的数据中体现出来,上午上5节课的学校占39.32%。

    在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可能是受到自我学习能力或学习习惯的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分布比较均匀,2/3以上的学生能够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课外作业(见表1)。

    (二)更加重视学生美育课程,学生发展较大。美育教育是基础教育育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体现在音体美等学科教育中。在课程安排上,大部分学校按照要求开齐、开足了课程,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等美育类课程。92.52%的学生表示每周最少有1节以上的音乐课,93%的学生表示体育课每周保证在2节以上,下午安排有1节兴趣活动课的学校占88%。相比于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之前的课程安排,能够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视。然而,受到师资结构和教师水平的限制,仍有27.6%的学生反映不能够保证每周1节美术课,而反映这一问题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乡镇中学。

    研究者将学生的言行文明、劳动技能、体育技能、艺术技能、行为习惯、个性特长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统一纳入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中。从学生发展状况的自我感受情况数据表可以看出,在每个项度中,认为自己“有点进步”、“进步较大”和“进步很大”的学生总体占比大多在70%以上。学生在美育综合素质上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县域内综合素质改革评价的正确引导,以及学校对国家课程标准和减负提质要求的具体落实(见表2)。

    (三)学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调查显示,39.81%的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读书月”或“读书周”活动;77.85%的学生不止一次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91.65%的学生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校园运动会”活动;77.7%的学校每年都要举办“科技活动月”或“科技活动周”活动;92.9%的学生曾经参与班级或学校开展的文化布置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展示的平台和成长的机会(见表3)。

    根据2013年度全县初三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结果,综合分析调查研究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对“2+2”艺术、体育、科技项目和“1+5”行动计划的强力推进下,学生在学校的受教育项目更加丰富了。49.8%的学生至少拥有了2项以上的体育技能,32.10%的学生拥有了2项以上的艺术技能,但在科技类能力中,学生则呈现出整体欠缺的状况,从表3可以看出,多达71.80%的学生自认为没有擅长的科技类能力。

    存在问题

    大量课外时间被占用,学生并不“轻松”

    (一)学生学习生活“快乐”,但并不“轻松”。相对于“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而言,研究者在这里提出学生的学习生活“快乐”但并不“轻松”的议题,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项目的统计数据:在“你认为你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感受是”的问题中,14.75%的学生认为“很快乐”,51.30%的学生认为“比较快乐”;但在“你在学校学习一天后的感受”问题中,27.10%的学生认为“很累”,45.25%的学生认为“有点累”,认为“比较轻松”和“很轻松”的不足30%。

    研究者认为,之所以会产生“快乐”但“比较累”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考试评价改革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传统的以量取胜的题海战术和家长对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超过95%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并担任一定的角色,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讨论,课堂问答机会也较多,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学习已经足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仍有97.75%的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参加过语、数、外、音、体、美等科目的培训。在教辅资料上,除开规定范围内的“一教一辅”外,仍有76.40%的学生家长或学生本人会自行购买2本以上的学科辅导书籍。对比县城与乡镇中学学生拥有的教辅资料,县城学生每科拥有3.6本,而乡镇学生每科拥有1.7本。大量的教辅书籍和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学生本应该休闲娱乐自由安排生活的时间,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较少,导致他们喜欢学校生活,却总是感觉“比较累”的情况出现。

    然而,是否拥有较多的教辅资料或参加较多的课外辅导学习就会使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者和家长思考的问题。以牺牲学生课外时间为代价的进步提高又有多大的长远效益更值得深思。

    (二)学生读书习惯未能养成。在访谈及深入到学校调研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在18所中学里,拥有设施完备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中学不足10所,能够经常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图书馆也比较少。无书可读,大量课外时间被占用等原因导致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调查显示,75.85%的学生从来不去图书馆,14.75%的学生每周去1次,5.80%的学生每周去2次,3.60%的学生每周去3次。

    主要经验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需要全社会更新教育理念

    石柱县作为重庆市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山区县,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围绕如何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而开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更新教育理念,让评价成为撬动区域教育改革的杠杆。教育改革首先要改的就是教育观念,只有发自内心地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工作中去。县教委利用每月一次的全县校长行政例会和教师不定期培训等途径,不断宣传、培训广大教师,做到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思想,进而追求评价改革的新观念。通过评价,极大地带动了区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从顶层设计入手,完善评价工作的组织机制建设,确保了工作力度。石柱县在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初期就发布了试行方案,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小组。根据各学校的差异,确定了探索实践的重点方向,确保“当期可承受,后续可发展”。在工作运行中加强工作的督导检查和群众监督,确保评价的公平性。

    (三)注重与新课程改革、“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的结合,确保统筹兼顾。评价工作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与其他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对评价的内容进行研讨时,积极与其他教育工作联系起来,既充实了评价改革的内容,又避免了学校的重复性工作。为了整体推进评价工作,我县还以课题的形式配套开展了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研究,确保了评价工作的整体协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