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研学旅行更有效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的运行系统不仅提升了资源后台的管理效率,而且实现了GPS与消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增加了交互功能,初步实现了家长、营员、现场接待人员和后台工作人员的互动。

    近日,来自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的2200多名学生来北京参加了研学旅行活动,这是吉大附中建校以来最大规模的学生集体跨省出游,对承办此次游学服务的世纪明德而言,也是公司成立以来单校接待量最大的一次活动。学生们参观了清华,集体观看了升旗,游览了故宫、颐和园,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很多孩子表示,“收获很大,充分感受到了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高科技元素,和父母出去旅游完全不一样。”

    因为研学旅行需要全员参与,每组织一次研学旅行,动辄有上几百名上千名学生参与,学生的安全如何保障,后勤服务如何统筹安排,是一个大问题。

    孩子们所说的不一样,在于这次研学旅行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吉大附中初二年级营员李沛霖说,这次活动安排得非常科学与充实。整个行程显得紧凑有序,家里人可以下载智能手机客户端,通过它就可以知道我们何时到了什么地点,开展了什么样的活动。每天活动结束后,辅导员会帮助营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相关的体验和经验保存起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分享。

    作为本次吉大附中的接待机构负责人,北京世纪明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勇表示,明德团队在尽力挖掘夏、冬令营和研学旅行的文化、教育内涵的同时,一直重视通过科技手段、信息化管理保障活动的安全和顺畅。多年以前,世纪明德就开始了接待管理运行系统的研发,并在2009年研发出了第一版接待管理系统,并以此取得了高新技术资质。通过接待管理系统,营员交通、住宿、餐饮、景点、场地、专家报告、辅导员、行程安排等工作以及各接待模块的工作衔接一目了然。这套接待系统曾经实现了保障最多1.2万名营员同时在京活动的信息管理功能。

    2014年,明德接待管理系统全面升级,并得到了新入资的电商巨头携程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新的接待系统不仅提升了资源后台的管理效率,而且实现了GPS与消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增加了交互功能,初步实现了家长、营员、现场接待人员和后台工作人员的互动。例如,营员或家长可以下载智能手机客户端进行报名缴费,填写个人信息。接待方在接待前,可以了解营员的健康信息、民族习惯、其他特殊要求等,以便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参营期间,营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客户端与家长、学校老师、辅导员等进行互动。接待方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客户端有效地定位营员、辅导员与管理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向他们发送安全提示,活动通知等。可以更有效地通过云计算等手段,预判、处理诸如恶劣天气等带来的紧急事件。

    研学旅行,是指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提倡的社会实践,旨在打破教室的束缚,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为背景,强调与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与联系,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研学旅行活动在韩国、日本、台湾等地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运作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为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曾经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放在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素质教育新的增长点的战略高度来考量。

    吉大附中副校长王艳表示,“对于这次活动,大家感觉非常震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走进了清华大学神圣的学术殿堂,他们在现场真正感受到了一流名校的氛围,清华高水平教授的精彩讲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每一项活动,辅导员都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去感悟。学生们组成活动小组,团结协作一起迎接挑战。

    在政策的推动下,随着各地学校研学旅行需求的增加,各地学校开始通过招投标的模式选择游学机构,一方面,方便整个活动的规范管理、透明;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涉及安全、教育等各种复杂问题,对游学服务单位的要求很高,通过学校研学旅行招标委员会的成员范围的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确保了招标工作的公正、公平和透明。(瑞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