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高校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

    [核心观点]

    “极少数高校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有效长效机制。

    ■顾明远

    《意见》对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师,非常重要、非常及时。说它非常重要,是因为高校教师是社会最高层次的知识分子,是青年的导师,社会风尚的引领者。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说它非常及时,是因为当前我们的教育正在遭遇到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挑战。社会各种思潮通过各种信息媒体向学校奔涌而来。高校不是社会的真空,同样受到社会消极风气的影响,“极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有效长效机制,树立正气,抑制邪气。

    高校如何加强师德建设?高校的教师都是有渊博知识、有理性认识的知识分子,高校的师德建设应该以教师为主体,强调自尊自律,明确自己肩负的育人使命,以身作则,成为青年学子的榜样。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要把师德修养作为入职培训的第一课,使他们认识教书育人的使命和师德的重要性。对于中老年教师主要强调淡泊明志、严谨笃学、敬业爱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能够引领青年教师和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学习是唯一的途径。毛泽东说,教育者先要受教育。教师要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当然也要学习理论,要博览群书,通过学习达到自尊自律、慎独自爱的精神境界。

    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事,明确高校所肩负的培养人才、振兴学术、创新知识的使命,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高校教师要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中华美德,树立矢志爱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信待人、慎独自爱的精神。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处处育人、时时育人,引导和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高校教师要博览群书,文理联盟,理科教师可以读点文学艺术作品,提高文化修养;文科教师可以读点科普作品,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读书来修身养心,提高文化修养、思想品位、高尚情操。我国历代大师名师无不重视自我修养、注重道德文章。

    高校教师要树立严谨治学的学风,反对浮躁,反对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思想;反对导师霸权主义的老板思想,把学生当雇员,只使用不培养。总之,要与歪风邪气作斗争。

    高校教师的自尊自律是主体,但也需要有制度来保障,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就是一种制度保障。各高校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应重视高校师德的特殊性

    [核心观点]

    提倡师爱,必须强调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所谓“严”,首要强调的是“做人”,一流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品性。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同时,又要教育他们立志成才。

    ■林崇德

    《意见》出台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认真学习,感受颇深。高校师德特殊而重要。高校师德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校教师师德以培养杰出人才为标志,二是高校教师师德以淡泊名利为行为准则,三是高校教师师德以崇尚学术为基础,四是高校教师以教育创新为前提。

    一、做严慈相济师爱的开拓者

    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应提倡“爱的教育”。爱的教育集中体现在“师爱”上。提倡师爱,首先要强调高校教师师爱的特殊性。同样是师爱,对成年期的学生所涉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与基础教育有很大的差异。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师爱,更要提倡多一份民主,少一点“师道尊严”,应对他们有足够的尊重。提倡师爱,必须强调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所谓“严”,首要强调的是“做人”,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同时,又要教育他们立志成才。提倡师爱,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的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高校教师的师爱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会影响其毕生。因此,高校教师应把整个心灵奉献给学生,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个学生。

    二、做廉洁从教的执行者

    高校教师应廉洁从教,具体来讲,就是提倡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依法执教。坚持廉洁从教,就要顾全大局。高校教师应在顾全大局中坚持自尊、自律、自强,做灵魂之师、学问之师、诚实守信之师、社会公德之师,特别是清廉之师。坚持廉洁从教,就要甘为人梯。高校的发展需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的干部和学术带头人,健全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我们更要激发年轻教师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创设有利年轻学者出精品、出效益,有利成长的环境,开创人才辈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局面。坚持廉洁从教,就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努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上梁正,下梁才能不歪。

    三、做学术道德的实践者

    学科建设是高校重中之重的任务,而学科建设的核心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崇尚学术,谨防玷污,正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的关键。讲学术道德首先要讲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几年教育部表彰的师德模范或优秀教师中,有相当一批是高校德才兼备的院士、专家,他们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其一切贡献给中国科技事业,全心全意服务于社会现实需要。讲学术道德,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高校教师要从师德要求出发,坚持真理、探求真知、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讲学术道德,就要自觉地树立法制观念,不做任何学术道德失范的事。在学术研究中,自觉带头认真履行保护知识产权职责,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是高校教师师德的起码要求。讲学术道德,就要保证学术评价的公平和公正。高校教师参加学术评价的机会很多,无论参与哪种类型的学术评价组织,都要坚持客观原则,不滥用学术权力,做到对任何个人或单位都能照章办事。(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

 

与时俱进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核心观点]

    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除了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和树立榜样模范之外,还要注意在人文关怀中构建师德建设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激励机制。

    ■王嘉毅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广大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千方百计为“筑梦人”服务。

    一、在不断完善中构建师德建设管理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基础在教师,关键在引领。通过构建两级“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明确高校领导责任主体,形成党委、政府互通有无,齐抓共管,学校、社会、教师、学生广泛参与的师德建设工作格局。在省级层面,积极探索构建“宣传部门、教育部门、高等学校”通力合作的“三位一体”领导机制;在高校内部,积极探索构建“党委、行政、师生”密切配合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

    二、在人文关怀中构建师德建设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感情留人的激励机制。坚持教授治学,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学术建设和学术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从教师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把师德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其次,建立健全事业留人的激励机制。坚持尊师重道、崇尚学术的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去行政化,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住房保障及师德标兵、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各种表彰奖励方面大力倾斜一线教师,特别是一线青年教师,促使青年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

    三、在监督评价中构建师德建设约束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制度,使师德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把高校教师师德表现纳入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纳入年度考核指标、纳入评价监督体系,将师德、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内容渗透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实行师德师风表现一票否决制,从制度上切实扭转教师重科研、轻育人、轻师德的倾向。其次,要加强监督评价,严格教育教学规范管理,通过听课、督教、互评、教学质量评价等途径加强对师德水平的监督。建立多种有效的师德意见投诉平台,接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监督和评价,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全方位的评价监督体系。严格实行惩罚机制,明确“师德红线”,对违反师德的行为决不姑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