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跳楼”事件呼唤强化师德准入机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堂吉伟德

    有媒体报道,武汉市汉阳区司法局日前披露一起惊人事件:某小学一班主任悬赏50元怂恿学生从二楼跳下,一名四年级学生经不住诱惑跳下,当场摔断腿。对此,学校回应,该事件纯属教师个人行为,目前学校已将该教师开除。

    当前,由于该事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再进行法律责任的探讨,并无多少实质意义。真正值得反思之处在于,“悬赏怂恿小学生跳楼”这样的荒唐戏码,何以在校园内发生,其始作俑者还是兼具管理责任的班主任老师。没有将自身的责任时刻牢记在心,以孩子陷入危险为乐——该教师显然已不再是师德出现问题,可能还存在心理疾患。很难想像,这样的人是如何进入教师队伍中,并长时间不被发现的?

    “教师中的败类”尽管只是极少数人,但其直接伤害可能会损及一个人或者一个小集体的一生,而间接伤害则会抹黑教师的社会形象。为此,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考核机制,其中不乏“一票否决”的刚性制度。在笔者看来,这一系列机制仍有可改进之处,比如重惩处轻预防、重实质要件轻程序要求,比如师德考核偏重于内部化和行政化,缺少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悬赏跳楼”事件呼唤强化师德准入机制,把好源头关应成为最基础的部分。在聘用教师时,应当加强对其道德水平的测评与评估,并建立科学的测试体系,以达到对每个教师德行的有效评价,让那些真正爱岗敬业,视职业道德为底线,甘愿奉献、甘当园丁的人充实教师队伍。

    (作者系四川省营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