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润身 以文化人

学校对全年的德育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每月一个德育主题。结合主题,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课程。如五年级一班的《做快乐、幸福的人》、四年级二班的《独特的我》、三年级三班的《竞争不忘合作》、二年级四班的《学会赞美》;七年级的《讲文明·知礼仪·做文明学生》、《融入集体·学会交往》,八年级的《父母是你特别的朋友》、《做情绪的主人》,九年级的《我的初三我做主》、《直面中考——我坦言》、《感恩有你》等。这些班会课程不仅主题鲜明、内容实用,而且授课方式也丰富多彩,有学生的经验介绍和示范体验,也有心理辅导教师的团体辅导,形式上还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情景剧、小游戏、辩论会等。学生在故事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活动体验中学会各种规则,内容由浅入深,感悟层层递进,可谓“润人于无声”。
【陶继新】将班会做成课程,这是一个创造;将班会开得如此富有情趣,这是一种智慧。究其原因,你们是基于问题设计的课程,并由此点燃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单就班会主题的题目,就足可以看出其独具的诱惑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知不觉解决了当下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成长了自己。人的每一个生命时段,都应当是成长的,而且烙印着这个时段的印迹。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教育,不让其适时成长,就会错过这一成长的机遇,甚至积淀成某些问题。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当下的学习,还会对其人格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真正为学生成长考虑,就要像你们一样,设计好主题班会,让学生真正上好人生成长这一课。
【陈 静】另外,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学校还开发了一系列仪式课程和节日课程。如:入校、离校课程,升级仪式,入团仪式,升国旗仪式等。学生在庄严神圣的仪式中体验到尊重、责任与幸福。
仪式不只是一种形式,还有其深刻的内涵。在举办仪式时,会形成一种特定的氛围,它会让身在其中人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这种特殊的心理结构,恰恰是形成人格品质的必要因素。
在节日课程中,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扩展知识,提升内涵。如我们将清明节与爱绿护绿主题结合,通过情景剧或者调查研究等形式,积极倡导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过低碳、环保的生活;“5.25——生命健康日”通过小品、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的教育;国庆节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学校会结合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们从爱校、爱学习开始,逐步领悟“爱国”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感恩节,教会孩子感谢生命里的每一个人,感谢身边的一草一木;春节期间则开展孝老敬亲、制定一年的计划等活动。这些节日课程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也真正落实到孩子的行动上,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陶继新】你们的节日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了学生特别喜欢的课程。节日不只是要吃好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节日还传递出一个信息,要让人们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地说教,当然学生不会乐在其中,受益于其中。你们的高超之处在于,你们让学生爱上了这些节日课程,有的学生还在节日课程中有了一展身手的喜悦感。这样,他们就不只是懂得了节日的内涵,还明白了节日中自己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此之谓“以文化人”也。
【陈 静】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建校时间短,师资构成复杂。由于是民办学校,家长对师资的要求高,教师心理压力较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鼓励教师考取国家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充实学校心理健康辅导队伍,并聘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使其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无形中就会对孩子们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陶继新】教师心理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情绪,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生质量与心理状态。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下,在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心理指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那些牢骚满腹、满面阴郁的老师,在无形之中就为课堂教学设置了一个不安全的心理场,让身在课堂的学生心灵紧缩起来。休说学习质量效率不高,心理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相反,一个阳光灿烂、春风满面的教师,则在无形中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愉悦场,让学生的心灵阳光起来。不但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还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不但有益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陈 静】是的。我们是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开展心理辅导。如开学伊始,初一级部的《新学校,新适应》、《同学,你好!》、《老师,您好》系列讲座就很好地帮助新生快速适应了初中生活。《男孩》、《女孩》系列讲座,则帮助学生们顺利度过青春期。《从从容容去考试》、《考前心理调适》的相关辅导,《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考试》心理讲座,对于缓解学生和家长的考前焦虑,提升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有很大益处。而每年举行的“5.25,我爱我”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虽然主题不同,如2010年是“我健康,我快乐”,2011年是“健康,从心开始”,2012年是“敬畏生命,珍爱健康”,2013年为“我爱我,过健康快乐生活”,2014年则是“我很重要”,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却是异曲同工。孩子的问题往往来源于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开办家长学校,构建了“专家课程、选择课程、亲子课程”三合一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从理念和行动上引领家长不断学习成长,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创设安全的健康环境。
【陶继新】一些学生当下出现问题甚至在一般人看来的思想品质问题,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发出来的。学生不但是长身体的时候,也是心智从不成熟到成熟成长的一个过程。每一个时段,都会有相应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如《学记》所言:“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所以,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能积存的。你们这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是让人感动。你们不但解决了学生时下了心理问题,也为他们一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时代的心理问题,在成人之后的某个时节,还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显现出来,甚至还会变本加厉地显现出来。如果真的要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话,就不得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陈 静】性格决定命运,心理健康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用平等尊重、爱与智慧塑造出的健康美丽的心灵,毕竟会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
而学校的社团课程,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也培养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品质。
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社团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既可以选择参加学校社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需要自己组建社团。社团章程、社团活动方案的制定以及社团的管理等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学校的社团有“你评我论”、“校园法庭”和“K-BOT”社团等与学科相联系的社团课程,也有学生根据兴趣自创的“美食社”、“日语社”、“魔术社”、“棋社”、“摄影社”等社团。学校的“合唱团”、“民乐团”、“篮球社团”和“墨韵清风文学社”等经典社团也深受学生喜爱。
社团为学生搭建了发挥特长,展示个性、提升自我的平台,学生在这里找到了自信,为其未来发展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如青青园社团的社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提供的试验田里进行蔬菜和农作物的种植。孩子们按照四季变换探索种植规律,学会了育苗、移栽、施肥、浇灌等工作,体验劳动的同时,探索蔬菜与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学生通过售卖自己亲自动手栽培的无公害蔬菜,品尝到了收获的快乐。
【陶继新】一些升入高校的学生脱颖而出者,很多都是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这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学生大多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在一般的课堂上,有时是不能更好地发挥这种潜力的。而在社团活动中,这种潜能就有可能喷薄而出。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力,都可以让自己的特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会无形中让他们形成一种自信心,而这种心理恰恰是其更好发展的内在力量。当潜能不断得到发挥,自信系数不断提升的时候,人的内在能量也就会呈现出来,并由此积淀下更强的生命能量,让未来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所以,社团课程的开发,意义非凡,它不但是利在当下的,还是功在未来的。
【陈 静】2010年德润国际学校成立后,我们就从解读校名着手,对课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发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容,更增进了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不出校门也知天下事。目前该门课程已经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学生年龄不同,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各有特点。小学侧重习惯礼仪培养、国家知识介绍、国际文化风俗等比较直观的感知教育。教师结合学校特色和学情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编辑与整合,利用选修课、班会课、整理课让学生们进行学习和体验。
中学侧重于学生对国际文化观念的接纳和认同,重视学科教育功能中国际理解元素的挖掘和拓展。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与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相关联的内容。课程主要是以讲座的形式,由学科骨干教师、校外专家、优秀家长、学生代表等承担授课任务。瓒呭競渚垮埄搴椾笅鍗曚紭鎯� 姣忓ぉ棰嗗彇鍒敊杩囷紝鍗曞崟浼樻儬浜笉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