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入学“刚需”需柔性解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于珍

    近日,上海宝山区锦秋花园的小区业主反映,有人在小区一幢别墅内开办了一所学校。随后,该校被以“非法办学”的名义查封,被要求停止办学。另有媒体报道,郑州一民办小学因没有办学资质,在“籍随人走、终身不变”的新规定下,300名学生因无法办理学籍,升学可能受阻,学校面临的命运是自动关门或被强行关闭。

    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取缔和关闭无资质的办学机构有利于消除安全、卫生隐患,是为孩子们负责。但是,学校关闭之后,上学的孩子们怎么办,他们该去哪里接受知识?在新旧政策的过渡期,已经就读无资质学校的学生们该如何获得学籍顺利读书呢?

    对于别墅学校关闭后孩子如何分流的问题,宝山区教委的回应是,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他们提议的正规幼儿园那里报名。据媒体报道,别墅学校七八十名学生的家长大部分也知道这并非正规办学点。明明知道这所别墅学校是有安全隐患的非法办学点,为何他们不选择宝山区教委提议的有办学资质的正规学校呢?

    别墅学校和郑州无资质的办学机构内就读的学生多是随迁子女,是住在城市里的农村孩子,谁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无奈他们的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只在上海,大多数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办入学需要提供户籍证明、监护人身份证等,这些证件办起来看似轻松,其实则不然,别墅学校的大部分家长由于“不能出具就业、居住、社保等入学证明,孩子无法进入正规学校就学,不得已才将孩子放在这里”。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政府部门应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如果不设门槛不加任何限制,这必然会给当地的教育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冲击。

    在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下,随迁子女的户籍不属于城市,城市并没有多余的经费来为他们发展教育,在政府严格要求办学条件且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就读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学校就成为了夹在城乡教育体制中间地带的随迁子女家长“自救”的有效选择方式。

    取缔非法办学机构只需行政一声令下,但是随迁子女教育困难的现状并非靠简单取缔就能解决。对那些尚未具备办学资质的民办机构应区分对待,明显不符合办学要求、有严重安全隐患的学校,应坚决取缔,并妥善安排学生的分流问题。同时要辅助或接收办得好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从办学经费、手续办理等方面进行扶持,多引导和鼓励,不足的明确要求整改,规范其办学标准、教师资格、教学活动,如在学籍政策的过渡时期,要考虑到已经就读无资质民办学校学生的升学困境,通过出台一些解释性的条款等方式为他们顺利就读提供便利,这样才能让随迁子女教育从低质、落后、不安全的困境中走出。(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刊社舆情与评论部编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