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成绩纳入中考评价 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施剑松)语文课程传统文化内容不足、英语学习难脱“哑巴英语”困境、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目前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北京市教委11月13日分别针对中小学语文、英语和初中科学类学科正式发布3份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根据改进意见,物理、化学学科将学生初中三年参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成绩纳入中考考试评价体系。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切实防止教学“抢跑”,不培养“超学儿童”。

    近年来,围绕国民科学素养的讨论从未停止,而基础教育领域的科学类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最好载体。此次出台的“科学类学科改进意见”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考试评价等方面均有新的变化,将有望推动全市中小学科学类学科教育教学转向注重学科内涵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有望切实解决以往科学类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实验教学薄弱、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深层次问题。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小学阶段将禁止统考、统测,只记录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生成长情况。初中阶段开始完整记录学业成绩,开展学生学业评价。针对社会关注的教育教学评价改革,该负责人表示,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强调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要求基于课程标准进行学业评价,防止不正确的评价引导教学超课标“抢跑”。

    按照语文学科改进意见,今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将成为中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同时,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学校还将加强学科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用“微写作”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学科意见提出,加大听说练习比重,为学生提供外教辅导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中小学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根据意见,从明年起,北京市将一改初二起才开设物理、化学课的传统,从初一年级起即开设此类校本课程,通过学生小制作、小实验等科学活动的方式,带学生走进科学类学科的大门,解决长期以来的小学科学与初中理化生地等学习“断档”的问题。

    此外,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将覆盖北京市义务教育各阶段,依托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全程记录,考核列入中考评价体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