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不能“单打独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0-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郡县治,天下安”。如何立足县域,先行先试,打造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样板,为全国提供典型经验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县域教育需要有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教育生态和先进的办学理念。

    优化规划、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权力分配机制,形成有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是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地方政府应建立由教育局负责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编制统筹,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或其他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土地、编制和经费等重要资源分配,国土、编办和财政等部门负责执行,再由纪检委等监督的管理体制,保障区域教育的稳定发展。

    当前在一些地方,发改、国土、编办和财政等部门不仅有执行权还有统筹权,这样的权力分配和运行机制容易造成教育发展不充分。在当前体制下,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纯粹依赖民办学校和存量公办学校满足教育需求的情形。

    在一些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城市,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投资建设了一些新样态优质学校,有些还委托公立名校或民办教育机构举办。但这些学校通常是“一把手”工程,由主要领导协调或采用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从长远看,教育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理顺政府管理体制,充分保障教育供给。

    良好的教育生态是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政府对区域教育的治理责任除了保障稳定供给外,最重要的是确保地区有良好的教育生态。当前对区域教育生态影响比较大的是,一些地方民办教育存在的不规范招生等问题对公办教育造成的冲击。

    地方政府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要有合理的规划。开展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职责,在义务教育阶段出现大量孩子到民办学校就读的情形是不正常的。现在有些地区出现了初中阶段民办学校垄断本地区优质生源的状况,这样的教育生态显然并不理想。

    政府应该从准入和运营等方面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进行合理规划和监管。早教、学前和职业教育要大力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充分发挥民办教育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对民办教育严格准入和进入全面深入的监管,不但要对质量进行监管,还要对财务和招生等进行监管。

    从打造新样态示范学校开始,由点到面推进中国特色的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试点后推广是十分重要的经验。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引领全国改革开放发挥了先锋示范作用。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新时代深圳的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教育的发展,那些经济发展程度高、县域财政能力强的地区可先行先试,为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示范区提供经验和数据支持。

    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技能上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中国特色从培养目标上主要体现为价值认同,而现代化则主要体现为知识、能力、技能和品格等方面的高层次和高要求。

    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需要打造新样态示范学校。这些学校要实行小班化教学;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舍设计要充分考虑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活动场所和功能教室齐全,教学仪器设备能充分满足需求;课程设置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基础上,充分体现未来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

    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被赋予充分的自主权,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遵循课标要求和使用国家教材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既可以用传统的讲授式,也可以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形式。学生在学校既要学到扎实的学科知识,也能开展项目式的跨学科学习,充分发展每个人的天赋。

    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要现代化。政府要充分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要有完备的章程。在外部治理上,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家长委员会、政府、社区代表、行业协会和用人单位要参与学校发展咨询;在内部治理上,既要发挥校长和领导团队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党委、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职称评定委员会等各种委员会在学校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管理漫画     下一篇:评价催生智慧 □ 王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