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地理·浙江杭州上城区教师优质发展的“上城”生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今年5月,在厦门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莺应邀在会上作了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上城经验”介绍,当她介绍到上城区教师自主研修“丰叶奖”资助项目每年资助10位教师赴海内外高校研修,并推出了资助教育教学成果出版的“金穗”计划,帮助学校和教师“著书立说”时,引发台下400名参会者的阵阵热议。

    “截至目前,‘金穗’计划共出版各类专著70余册……”这些数字和话语既让与会者羡慕上城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真金白银”的付出,也敬佩上城教育人敢为人先,为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所搭建的广阔、多元的平台。

    五阶段+四梯队+多维度,创建教师成长立体通道

    2007年大学毕业就到杭州市天长小学任教的高利佳,工作7年后,面对名师聚集、个人发展的瓶颈等因素,主动请缨到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交流,“就像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一样,作为第一批交流教师,这是我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也是个体生长的‘向光性’”。虽然当时离开天长小学有万般不舍,但高利佳懂得如何取舍。

    高利佳敢于走出去,不留恋名校效应,勇于打破成长“舒适区”,给她吃下定心丸的是上城区为教师成长搭建的“五阶段、四梯队、多维度”教育人才多维生长平台。

    “让上城区的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无论是新教师还是年长教师,都在这个成长平台的磁吸效应下产生自主发展的动力。”作为整个平台的“架构师”,这是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的初衷,“跳一跳,让每个人都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而不是‘画饼充饥’”。

    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周期性变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和能达到的水准是不一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伴随职业生涯始终的过程。设立科学的阶段发展目标,制定适合的激励政策,对各年龄段、各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都有促进作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集体共识,上城区构建了“新苗奖”“新秀奖”“能手奖”“风华奖”“红烛奖”这样一个教师成长的“五阶段”平台,按照工作年限长短将全体教师纳入其中,这也成为“四梯队”名优教师成长的“基础平台”。“五阶段”中,每个阶段区教育局都提供“助力计划”,如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大赛、分模块培训等,为教师搭建成长“阶梯”。

    在此基础上,上城区继续向上构建三个平台,分别是区学科带头人、区特级教师和省特级教师。这样就形成了以省特级教师为“尖端”、区特级教师为“高端”、区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五阶段”获奖教师为“基础”的“四级人才梯队”,通过规范设立层级目标,进一步激发各层级教师的积极性。

    在关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为深入实施人才队伍规划建设,上城区针对不同专长、不同领域教师的发展,设立了班主任、校级干部、后勤保障队伍专业成长的上升通道。

    2017年,高利佳回归天长小学,如今她的身份变成了语文教研组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正因为区教育局为教师搭建了梯队化、螺旋式的上升通道,像我这样的教师更明晰自己要走的路”。高利佳在教好语文课的同时,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解儿童思维、关注儿童成长规律、基于数据模型化课堂建设上,她的目光聚焦于更高的平台,获得了更好成长。

    不仅如此,围绕区教育局搭建的教师成长框架,许多学校创生了“自选动作”。清河实验学校结合学校文化特色,依托山南教育基金,为不同成长阶段教师设置了通合奖、融合奖、亲合奖、风合奖,就引进教师、教育管理、名优教师、特色活动等不同岗位给予奖励。学校还把杭州话、杭州菜、杭州剧引进校园,成为杭州“最文化”的学校。

    “‘五阶段、四梯队、多维度’生长平台的构建,促进了校际间教师的主动交流、自愿交流,巧妙化解了教师交流的被动局面。”王莺说,“当教师明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时,主动成长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在推行教师成长平台优化、培育过程中,我们愈发认识到任何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机制建设始终是一个动态过程。”项海刚没有满足于此,“今后我们将致力于从平台机制建设转向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师学习方式,为上城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作室+项目研究+培训创新,培育卓越班主任

    10月14日,在杭州市时代小学礼堂,上城区班主任工作室联盟第二次活动如期举行。有着30年班主任经验的时代小学蕙兰工作室坊主陈革文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当好班主任的窍门;天长小学陈佳妃工作室坊主陈佳妃站在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角度,从班主任理论修养到实践指导、从班级事务管理到创生活动设计给出可操作、可借鉴的指导。这是上城区提升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而开展的众多活动中的一项。

    “落实‘五育’并举,班主任的作用不可替代。抓住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筑基’。”项海刚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推出了一系列“筑基工程”。

    2015年,上城区首次进行中小学星级班主任评定工作。班主任星级评定等级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星级班主任考评纳入全区“四级人才梯队”范畴,三星级为“高端”、二星级为“中坚”、一星级为“基础”,通过规范设立层级目标,形成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班主任星级评定每3年一轮,每年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给予专项奖励。

    为构筑班主任队伍的人才高地并加强孵化功能,上城区教育局启动星级班主任工作室项目。星级班主任工作室由工作室领衔人和学员组成,由各校根据需要申报,经评审确认立项后,在全区选聘优秀的二星级及以上班主任担任领衔人,并由领衔人组建项目团队,根据项目计划以3年一个周期共同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杭州市胜利小学教师孙平是三星级班主任,在学校成立了“班主任之友工作室”,也是杭州市首批50个班主任工作室之一。2019年,她被评为省级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集众多荣誉于一身,如何让成长更进一步,孙平做了诸多探索。

    她提出“适性德育”,即针对不同年段、不同主题设计不同的活动方案,实现学生成长的“量身定制”。如在寒暑假,给每个班级设计不同的作业;通过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实现智育与德育的融合;组建“凌霄花”微信群,定期开展“班言班语”等活动。

    “只要我们把平台搭建好了,教师总会给我们许多惊喜。”看着日益壮大的星级班主任工作室和班主任队伍,王莺很欣慰,“正是有了众多的‘孙平们’‘陈革文们’,上城区班主任队伍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不仅如此,为了走出班主任是班级事务“救火员”的误区,从具体的人、财、物的管理转向为学生生命成长引路,上城区教育学院启动中小学德育骨干高级研修班培训项目,为全区班主任从优秀走向卓越助力。项目采用“理论提升—专家指导—观摩反思—实践研修”的设计思路,包含三个培训模块:模块一,团队建设与理论提升;模块二,智慧分享与论坛争鸣;模块三,实践研修与观摩反思。

    在班主任工作室联盟第二次活动结束后,上城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主任马海燕从如何写评估材料、如何带学员、如何进行运作机制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并提出可操作性意见。“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孙平说。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自上而下做好顶层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创生符合自身实际的模式,进而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项海刚还有许多构想,“在今后的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我们将更注重教师精神的培育,坚定教师的理想和信念;搭建更多的专业成长平台,激发班主任专业激情;坚持多元评价,完善班主任评价体系,绩效考核进一步向班主任倾斜”。

    名师工坊+双重导师+跟岗访学,一群人唤醒另一群人

    特级教师、学科名师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宝贵资源。如何发挥这些人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名师工作坊盘活了上城区教师资源的“存量”,搅动了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一池春水”。

    2014年,上城区在出台教师交流机制的背景下,推出首批名师工作坊,并规定名师工作坊的设立与教师交流相结合,前往薄弱学校支教或流动的优秀教师可以申请设立名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坊以学校发展需求或问题解决为导向,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运作,在全区范围内选聘优秀学科带头人或特级教师担任工作坊领衔人,由领衔人组建项目团队,根据项目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为确保名师能在工作坊专注工作,名师工作坊领衔人的人事关系随迁到立项学校,领衔人在完成学校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名师工作坊项目的管理和运作。上城区为每个名师工作坊安排专项经费10万元,主要用于名师工作坊的日常开支。

    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市天长小学教师王林慧主动交流到穆兴小学,并组建自己的名师工作坊。作为坊主,她提出“关联、互动、共融、共生”的理念,以项目制开展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并开展一系列创新举措。她提出“信息+”,以互联网技术应用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并利用“积分制”开展多元评价;创新培训方式,与省级、市级工作坊联合开展活动,减轻薄弱学校压力,实现成长的共融;开展跨区域送教下乡活动,在拓宽工作坊成员眼界的同时,向其他区域学习,实现学校发展的“补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事”关学生     下一篇:人生边上儿时的火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