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幸福教育的追梦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泰山实验中学学生鼓号表演欢腾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泰安市学生成长服务平台

    小学生学当小交警

    财源小学学生活动

    泰安市实验学校举办“兰亭书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幸福,这个美好而温馨的字眼,如今已经走进了泰安市实验学校的“思维碰撞”课堂。2014年10月23日至24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思维碰撞课堂”现场研讨会在泰安市召开,与会专家和领导一致认为:泰安市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有效破解了当下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课堂改革的瓶颈难题,找寻到了一条回归本色的幸福课堂之路。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今天,更是明天。作为一项普惠全市百姓的教育改革,山东省泰安市在全市启动实施了“幸福教育”。历经三年的改革创新实践,打造出推进幸福教育实施、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品牌,实现了区域教育质量与社会效益的双提升,探索出一条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

    走向幸福:

    适应素质教育的时代诉求

    任何改革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育改革也不例外。作为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教育的本真就是锻造和提升生命智慧,把人引向希望和幸福。

    2011年6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泰安市政府部门召开了全市实施幸福教育启动大会,会议明确指出:一是把实施幸福教育作为普惠民生政策的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使社会成员都能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的要求。市领导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努力方向是“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部门要求,《泰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制定了“坚持以人为本,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核心理念和战略主题。充分发挥民生之首的作用,主动出击,做好幸福教育这篇大文章,不断提升民众的教育幸福度,成为新时代赋予泰安教育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二是把实施幸福教育作为提升泰安教育内涵的新对策。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素质教育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培养一个幸福的人,让师生度过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本质的要求。近年来,泰安市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就学环境更加优化;师资队伍不断强化,群体素质持续增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协调。提出并实施幸福教育,是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泰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

    三是把实施幸福教育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新举措。接受优质教育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幸福体验,是个人幸福的源泉,是家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更加关注教育幸福指数和教育满意度。但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个别教育观念陈旧、学生负担过重、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面对如此困境,实施幸福教育成为泰安教育人满足群众需求、解决教育发展问题的得力举措。

    “新要求,新对策,新举措”。这“三个新”就是泰安教育人对教育时代内涵和重要意义的深刻解读。基于此,以“幸福”为主题的区域教育整体改革在巍巍泰山脚下吹响了号角。

    顶层设计:

    科学规划幸福教育路线图

    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格里萨尔指出:幸福是包含价值目标的。推进幸福教育,既要胸怀理想,“仰望天空”;更要脚踏实地,落地生根。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幸福教育的顶层设计。泰安市教育部门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把“幸福教育”理念作为全市各项教育重点工作的行动纲领,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的意见》、《泰安市幸福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了“一个目标、三个载体、四个行动”的工作思路,即:把“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作为幸福教育工程的总体目标;把“幸福学校、幸福班级、幸福课堂”作为校长、班主任和广大教师的工作载体;实施“学生快乐成长行动、教师爱生乐业行动、家长满意提升行动、内涵发展推进行动”。在这一策略指导下,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地推进幸福教育工程的实施。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后,泰安市教育部门站在统领教育改革大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完善了幸福教育工作思路,制定了“12345”的基本方略,即:坚持“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的总体目标;围绕“探索规律”和“培植典型”两个途径;开展“诊断规划——行动实施——总结推广”三大行动;突出“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创新”四个重点;落实“项目引动”(优势项目切入)、“同伴互动”(联盟学校互助)、“专业橇动”(专业团队跟进指导)、“现场带动”(现场典型带动)、“评价推动”(动态评价激励)五项措施,统筹兼顾,分层管理,分类推进,滚动发展。这成为新时期泰安市推进幸福教育的技术操作路线图。

    思路决定出路。在这一理念引领下,一场涉及课程、课堂、教师、德育、文化、管理等多领域的综合改革,拉开了泰安教育改革大幕,将幸福教育引入素质教育改革的快车道,开创出泰安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多措并举:

    立体架构培育幸福教育沃土

    教育发展非一蹴而就之事,坚实的基础是教育稳步发展的必要前提。为保证“幸福教育”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发展,在泰安市委、市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泰安市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相继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教育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泰安市学生成长服务平台等,同步推动区域数字化校园建设,采取立体式发展的方式,为“幸福教育”发展提供足够的“助推剂”。

    在泰安,市教育部门推出的“三个中心”已经成为教育惠民服务的新品牌,这“三个中心”,即教育惠民服务中心、教育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和学生成长服务平台。2014年7月10日,泰安市学生成长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这是市教育部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争创教育惠民服务品牌”的一项创新工作。该平台以“倾听学生心声、解答学生困惑、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为宗旨,以“公益为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为运行原则,与泰安传媒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国际交流、学业指导、法律维护、课外活动等十余项模块化的学生成长便民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举办50余场公益讲座,3000余名学生和家长受益;提供青少年学生公益心理咨询2300余人次;结对帮扶留守儿童300余名,帮扶困难学生2000余名。

    去年9月,泰安市教育部门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形成覆盖市、县、乡镇(街道)、学校四级的教育惠民服务网络,设立教育惠民服务热线,打造教育系统内部的110、120。中心集教育咨询、投诉监督、指导服务于一体,积极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即时办理群众密切相关的教育事项,自成立以来,中心已受理群众咨询投诉事项5000余件,全部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和解决。此外,泰安市教育部门还在市行政服务大厅专门设立了“一站式”教育行政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相关业务。自2014年2月起,泰安市教育部门把明确保留的教师资格认定和民办学校审批两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学籍办理、师范类毕业生报到派遣、学生资助管理、行政事业收费等9个事项,全部纳入教育行政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办理,精简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服务效能,方便了群众办事。据统计,在已办理的近9000件事项中,群众满意度达到了100%。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去年以来,泰安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双方共赢”的思路,与泰安移动公司开展合作,吸引企业加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来,建设市域数字化校园工程,全力打造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泰安智慧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走出了一条教企合作、互利互惠的新路子。按照《泰安市教育信息化推进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以泰安整个市域为单位,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确定的标准,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建设“三通两平台”,将教育系统的每个单位、每个学校连接起来,搭建起“市、县、校、班、个人”五级空间架构,市、县两级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目前,市、县数据中心已建设完毕,移动光缆铺设至每所学校,网站设计、办公OA、教育社区应用平台等已投入使用,全市70万学生、6万教师的信息已全部进入平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