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解读文章摘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贴近德育实际 突出“四新”亮点

江苏省南京市职教(成人)教学研究室 胡卫芳

    新修订的大纲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在原有基础上继承创新,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注入学生发展新动力。新大纲将“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育目标的首要要求,让学生在多元价值冲击下有了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进而在中国梦引领下确立明确、具体的理想,为学生的成长指引方向。

    二是重塑中职学生新形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存在鄙薄职校生的倾向,甚至部分教师也会把德育中的问题简单归咎于学生。新大纲在德育目标中明确宣示将中职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既有信仰层面的精神关怀,也有日常行为的严格规范;既有德育的基础要求,也有成才的目标引领;既是对中职学生的科学定位,也是对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

    三是引领学生成才新需求。新大纲既清晰地表述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又体现了以生为本引领学生发展的需求。新大纲明确提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问题这一实际需求信号,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激发、识别、引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化解思想问题。

    四是传递德育工作新经验。新大纲对近年来中职德育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作了全面梳理提炼,突出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生活育人等德育理念,根据实际提出了组织学生利用专长开展志愿服务,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深度参与德育评价等新举措。这既是对国内外先进德育经验的吸收借鉴,也是现代职业教育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

创新德育方式 展现德育魅力

山东师范大学 张伟

    新大纲充分吸收借鉴近年来各地开展德育工作的鲜活经验,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途径、评价实施方面进一步突出了“近、小、活、实”,对新形势下做好中职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突出“近”。新大纲要求中职德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这就是倡导生活德育,把德育融入到时代大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把德育要求和内容转化为学生内生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时,如果从现实生活中精选一些与他们所学专业有关的一线劳模、学校毕业的成功人士,甚至直接选取学生身边的榜样案例,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突出“小”。中职德育要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处入手,让德育工作具体化,引导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全心全意地服务爱护学生,补补课、谈谈心。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爱心行动,无疑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是突出“活”。新大纲强调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引导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当代中职学生渴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渴望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兴趣特长,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不愿接受训导式的教育,不喜欢机械空洞的说教,不乐意接受乏味教条的灌输。因此,中职德育要多途径创设条件和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和感悟。

    四是突出“实”。中职德育工作必须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扎实做好日常工作,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从而实现从学校人到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转变,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确保德育工作贯穿中职学生培养全过程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周俊

    如何依据学校实际,切实贯彻落实好新大纲,是每所中职学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是强化三层学习,夯实思想基础。要充分发挥新大纲的指导作用,需要结合校本校情,抓好三个层面学习:其一是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自学等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新大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其二是通过专题培训,使全体班主任、德育课教师都能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其三是通过系统培训,使校领导都能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都能自觉关注、积极支持、主动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二是建好三支队伍,夯实组织基础。建设好德育课教师队伍,发挥其学校德育工作主力军作用;建设好班主任队伍,发挥其德育工作骨干力量作用,保证德育要求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建设好德育工作管理队伍,确保德育工作要求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无缝对接,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制度基础。中职学校应按照新大纲要求,改进教育教学,加强非德育课程的德育渗透;完善学校教育,从课堂教学、行为引导、社团活动、劳动锻炼、志愿服务等方面全面渗透德育;整合多方力量,健全和完善体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符合中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德育工作机制。

    四是解决突出问题,夯实工作基础。对照新要求反思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更深入探索和把握中职学生的成长规律,深化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解决问题,加强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效能。

    五是建构诊断改进体系,夯实动力基础。在学校内部建构德育工作“诊断与改进”体系,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现状进行自查自纠,在学校内部形成有别于外部评估的“计划、执行、检查、纠正”的循环运转机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整体合力。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为中职学生“补钙”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 蒋乃平

    新大纲进一步强化了理想信念教育,为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动力保证,明确了不断提高中职德育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导向。

    一是针对学生实际,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的灵魂,是德育的核心要素。新大纲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提出中职德育要“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在德育目标中要求中职学生“拥有梦想”,在具体要求中既强调“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又强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而且把理想信念教育列在德育内容即德育要素的首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列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首位。

    二是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新大纲针对中职学生实际,及时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把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德育要素,既便于德育课发挥主渠道作用,又便于班主任开展工作;既便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从不同角度开展德育工作,又便于在实习实训、校园文化中全面渗透;既能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又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三是从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切入,强化社会理想教育。新大纲坚持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中职学生的理念,从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密切相关的职业生涯教育切入,教育引导学生在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把“我的梦”与中国梦契合为一体,螺旋式上升到社会理想,为学生“补钙”,准确把握了理想信念教育与其他德育内容之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内在联系,能够显著增强社会理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达成中职德育目标,更好地发挥新大纲对中职德育的导航作用。

贴近实际 引导中职学生学会做事做人

广东省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曹永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新大纲提出的5条德育原则是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指导中职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扣好扣子的基本遵循。

    坚持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我校推出了集教育性、系统性、可读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修养读本,把国家、社会、家庭、企业、学校的要求凝练成“学生成长十字箴言”,为学生认识、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方向。

    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我校开展了“说出你心中的故事”、“校园经典歌曲对抗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德育工作贴近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虑、所惑,使德育活动成为学生素质拓展、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

    遵循知行统一原则,把职业精神培养作为重点内容。我校结合专业实际,从企业和学生两个维度出发,对生动、丰富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实践中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学会做事、做人。

    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我校坚持“严而有爱、严而有序、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德育目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学生触手可及,伸手可做,学生“跳一跳,摸得到”;学校各项管理都要因材施教,实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自我教育、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