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滴随笔追寻教育着力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CFP供图

    教育随笔是教学记录中的一项内容。有些教师像记流水账似的简单叙述某件事情,然而辛苦记录下来的东西研究价值却不大。怎样有效地写教育随笔呢?

    ■朱续杰 张少萍

    教育随笔也可称为“教学一得”,它题目小,篇幅短;结构和层次比较简单;内容集中,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教师坚持写教育随笔,并将其作为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记录教育策略,启迪教学智慧

    教学研究中不仅要收集资料,还要进行教学记录,教育随笔就是教学记录中的一项内容。怎样有效地写教育随笔呢?围绕着“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研究”这一课题,教师们撰写了大量的教育随笔。课题研究之初,有些教师像记流水账似的简单叙述某件事情,然而辛苦记录下来的东西研究价值却不大。后来,通过多次学习、分享和交流,大家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从一个个有趣的、短小的故事中,能够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策略以及幼儿的思想变化和行为表现等。如海狮班进行的“分享”子课题,李老师在《我爱分享啦》教育随笔中有这样的记录:

    引导幼儿分享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对个别年龄小一点的幼儿,要想让他把喜欢的东西拿给别人一起玩、一起吃,其中的痛楚犹如割了他的肉一般。诺诺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看到孩子的表现,家长也很着急。面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不要着急,第一学期先不要让孩子拿东西来园分享,而是让他充分感受同伴分享的氛围。到了第二学期,我建议家长让孩子带玩具来自己玩,可以不分享,家长点点头表示愿意配合老师。

    又一个周五的分享日到了,诺诺带来了一辆玩具小汽车,他自己玩了一会儿,可能觉得没意思了,就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大班小朋友带来的恐龙玩具。见此情景,我一阵激动,心想机会来了!于是我启发他:“你想玩恐龙吗?可以和小朋友交换一下吗?”他大胆地向另一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两人交换着玩了起来,诺诺脸上露出了分享后的喜悦。

    有了这次成功的分享经历,以后的分享日,诺诺再也不“小气”了,有时还主动带好东西跟朋友分享呢!

    海狮班是一个混龄班,而小班幼儿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分享”这种行为和意识对于他们来讲相对困难。在分享教育的过程中,针对个别“小气”的幼儿,教师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策略。我们看到了一个小班孩子从不愿拿东西来幼儿园,到只拿东西自己玩,再到愿意和大家分享,最后到主动带东西跟好朋友分享的转变过程,孩子在分享教育中实现了成长。

     再现师幼互动,把握教育契机

    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会有大量的对话出现,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仔细去分析,认真去记录,就会生动地再现师幼互动的过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隐含了无限的教育契机,教师如果能随时抓住,便可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通过记录,这些精彩的瞬间能够及时、全面地再现出来。如海象班的“节约”子课题进行一段时间后,李老师在随笔中写道:

    一天午饭后,我给孩子们洗餐盘。洗完之后,刚好齐齐要去大便,我对他说:“齐齐,大便完后不用开水龙头冲厕所,老师用洗盘子的水来冲就行了。”齐齐听完老师的话离开了。

    一周后的一天,我又在洗盘子,齐齐突然跑了过来。他观察了一会儿,看到我又收集了一桶水,就在旁边耐心地等起来。过了好一会儿,齐齐一脸担心地问我:“李老师,怎么今天还没有小朋友大便啊?”“你为什么这样问呢?”我说。

    “没有小朋友大便,这些水怎么办呢?”齐齐疑惑地说。

    原来,孩子已经把节约当成了一种任务,没有完成任务,就不知所措了。我告诉齐齐:“现在这桶水我会留着,如果没有小朋友大便,我会在晚上小朋友离开幼儿园后,好好冲洗一下厕所,绝不会浪费的。”齐齐这才放心地回到活动室去了。

    只要蹲下来,多和幼儿进行交流,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总结教学经验,升华教育反思

    写作应该是有感而发的,教师在写随笔时,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哪怕是点滴体会,也比东抄西摘得来的东西有价值。教师面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要认真分析和思考,经常总结和反思,这样理论水平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如在“宽容”这一子课题中,陈老师有这样的反思:

    经过这件事,我反思了好久,真正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不但要会教书,更要学会育人。教书简单育人难。在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要以平和、宽容的方式解决。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真诚地向对方坦露一颗宽容的心,就会换来一颗同样宽容的心。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友爱与和谐就是这样来的。

    教师只要善于反思,勤于动笔,就会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升华教育智慧,进而发现自己工作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和比拟的,把教书和育人真正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教育

    反思日常工作,促进教师成长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把一日活动中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用随笔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助于自身的成长和提高。通过反思日常工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爱劳动”这一子课题中,孙老师有这样的教育随笔,题目是《沙画风波》:

    今天的区域活动,孩子们玩得很尽兴。结束时美工区的孩子还在争论不休,我便走过去,看到地上、桌上全是彩沙,就问是怎么回事。“老师,不是我弄的”,“也不是我弄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彤彤说:“是调皮的泽宇来捣乱,把彩沙碰洒了!”其他孩子也附和着:“对,就是他。”但没有一个孩子肯动手收拾一下。这时,旁边科学区的可欣拿着小扫帚走过来,不声不响地把地上的彩沙扫干净了。

    孩子们的表现引起了我对自己日常工作的深刻反思,可欣小朋友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行为表现,让我倍感欣慰。这本该是班上每一个孩子都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然而却有那么多孩子做不到,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并有了改进的初步思路,计划着怎样把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个孩子,使全班幼儿都能像可欣一样,做班级真正的小主人。

    孙老师能够根据偶发事件中幼儿的表现,发现自己班大部分幼儿的责任意识不够强,在发现问题之后能够马上反思、调整和改进。可见,教师在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同时,就是他们不断成长、提高和成熟的过程。

    总之,好的教育随笔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大脑、一颗热爱事业和孩子的心。作为教师,要学会倾听幼儿、解读幼儿,从中看到幼儿的成长潜能。这种以小见大,从个别现象到一般规律的多次记录,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研从实践向理论提升、从感性经验向理性认识升华的过程,更是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