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育管理不抓落实都是白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希平

    今年是实现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开局之年。对全国来说,从2015年开始,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入第二个五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对浙江来说,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十三五”时期将是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是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突出强调加强管理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管理是发展进步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这几年,浙江省狠抓了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治理择校乱收费、放慢小学低年段教学进度等工作,有效规范了教学秩序和办学秩序,但管理薄弱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的今天,我们应把加强学校管理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贯彻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浙江,加强校园管理,我们应着力抓好学校章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两大切入点。

    首先,要以章程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要全面部署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章程建设,争取年内公办普通高校基本实现“一校一章程”,三分之一公办中小学校完成章程制定。从目前社会现实出发,浙江各级各类学校的章程制定将首先重点规范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制度,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从规范教育部门与学校关系入手,先易后难,逐步明晰和规范学校与政府的关系。要认真完善和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切实把该下放给学校的权力下放到位,防止“明放暗不放”;同时要改进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确保监督不脱节。

    其次,要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校园管理。今年,浙江省要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近期先把建设重点放在环境文化上。要围绕建设“美丽校园”,加强教室、阅览室、寝室、实验室、食堂的环境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文化绝非大兴土木,也不是要搞远离师生的“高大上”,而是要着眼于日常的教书育人,充分发挥师生的建设主体作用,动员和引导师生广泛参与,用自己的创意作品和教与学成果,设计装点周围环境,多形式展示学生的风采、教师的追求、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想。环境文化建设已有良好基础的学校,要进一步推进课堂课程文化、社团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快乐校园”。各地要重点帮助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规划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坚持不懈地推进大学生文明寝室创建活动,立足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文化内涵,做到日日有整理、月月有评比。要落实干部教师进寝室制度,鼓励广大干部教师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鼓励高校创造条件推行书院制、社区制服务和管理,进一步推动心理咨询和各类党团活动、社团活动更多地走进大学生公寓。

    千忙万忙,不抓落实都是白忙;千条万条,不去落实都是白条。务实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教育人常常不乏好的想法,也不乏理论,但往往在将想法和理论付诸实践上变得力有不逮。倡导务实,在教育系统首先应解决力有不逮的问题,我们应多在研究政策、办法、措施上下功夫。政策、办法、措施是过河所需的船只和桥梁,过河没有船只和桥梁不行;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不研究政策、办法和措施不行,否则只是空喊,只能在原地打转转。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强化研究政策、办法和措施的意识,努力提高运用政策、办法和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多在抓具体上下功夫,开展工作最忌讳大而化之,最容易搞一般号召,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抓具体。应多在深入实际上下功夫,政策、办法和措施来自于深入实际,抓具体更需要深入实际,现在深入实际不太容易,必须下大决心。

    2015年各项教育工作已经开启,我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冀。我们坚信,只要继续心无旁骛抓落实、迎难而上抓落实、开拓创新抓落实,就一定能闯出浙江教育改革的新天地、进入浙江教育发展的新境界,圆满完成“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目标任务,为走向“十三五”,为在全国率先建设浙江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