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是培养时代英才的必由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潍坊中学办公楼

???潍坊中学王伟校长与学生们在一起亲切交流

?潍坊中学与美国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核心思想,一所学校也应当形成学校核心价值观。社会对学校教育提高人文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立德树人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提高人文素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潍坊中学人文教育办学特色是在弘扬传统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应运而生的。

    2015年新年伊始,我们慕名对潍坊中学人文教育实践探索进行了考察。从走进学校开始,不论是与学校领导的座谈,还是与老师的对话、与学生的交流;不论是在课堂上感受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热烈场景,还是人文历史馆那办学思想的历史传承、人文书院开放的研究学习实况、学生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时时处处让我们感受到潍坊中学人那浓厚的人文气息,热忱的科研态度,卓越的办学思想。原定安排的座谈会上,有的老师因时间关系未能尽兴,几次三番地与我们约时间探讨科研困惑,畅谈教育的使命与幸福;原本想了解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感受,没想到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当;我们的行程不得不一再推迟。被这所学校光辉的历史传承吸引了,也被这所学校鲜明的人文教育特色震撼了……

     人文教育在历史的选择中升华

    宏业肇基,承百年薪火厚德以载物;与时俱进,倡人文教育自强而中兴。百年树人,德泽深远;教学相长,日升月恒。

    让我们携手开创人文教育的未来……

    历史的积淀是谋求发展的根基,思想的引领是改变现状的动力。

    130多年的历史传承,为潍坊中学今天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人文精神内涵。潍坊中学建校于1883年,历经文华书院、文华学校、文美书院、文华中学、广文中学、潍坊二中的历史变迁,积淀了丰厚的人文文化,创造了不凡的业绩。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随着全员导师制、百名教师访千家、家校合作、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等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潍坊中学人文教育行动纲要》,确立了“人文,惟真,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建人文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培养目标,逐渐形成了人文教育核心文化。

    王伟校长在介绍学校人文教育办学特色的初衷时说:“社会发展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素养越来越凸显出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的地位。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开发特色课程,培育校园文化,推进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家长需求和教育规律的尊重。”

    潍坊中学人文教育特色建设基于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人文教育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还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都凸显出对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将是当前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根本任务。

    二是人文教育有助于回归教育本质。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对学校教育而言,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现代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掌握了完备的人文方法、形成成熟的人文思想、自觉遵循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对学校教育而言,确立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搭建优质的育人平台,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是有效实施人文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根本途径。

    三是人文教育在传承中促进学校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一所学校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留下一种思想和传承。追溯潍坊中学的历史发展脉络,潍坊中学的发展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从美国传教士狄乐播创办学校开始,学校就传播并一直贯穿着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全校师生形成共识:学校的本源文化是人文,应当把人文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传承潍坊中学的文化,就要把这种人文精神发扬和光大,让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追求成为学校的核心文化。

    潍坊中学实施人文教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尊重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尊重家长的教育诉求,尊重教育规律,着眼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育质量和服务品质提高,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卓越的人文素养,科学的人文方法,崇高的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办学思想的提出,成为了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绿色学校、全国创新教育示范校、国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中小学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规范化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省中小学课程建设先进校、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走进“人文历史馆”,这里展示着自1883年至今,学校的每一步历史变迁和教育教学成果。从潍坊中学毕业的学生不仅有新中国将军、著名教育家、党政要员;更有为国家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一大批精英人物。从创造国防尖端武器的刘先志,在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中央全会上投出唯一一张反对票的陈少敏,到新中国建设史上各行业的精英和新秀,真乃是“桃李满天下,学子遍九州。”潍坊中学缘何人才辈出?人文精神传承构成了学校生生不息、辉煌鼎承的历史画卷。在他们身上,凝聚的不仅仅是潍中人的骄傲,更多的是共和国的脊梁与自豪……

    人文教育在实践探索中创新

    家访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看到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我没有理由不教好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啊!

    走进潍坊中学的校园,你会不由地赞叹这个学校整齐有序的规划布局。进入校门,便步入“名校广场”。地面砖上镌刻着国内外名校的校徽和校训。中区是学校的科研教学中心区。文汇楼、文源楼、文翰楼三座设计风格一致的大楼由前向后依次摆开。西区是学校的社团活动、实验教学区和宿舍区。东区是操场,室外篮球场、排球场和体育馆。与老师谈起来,他们流露了溢于言表的自豪。2012年完成了校舍改造。每一个教室都安装了触控一体机,办公条件和教学条件也全部实现了数字化。

    全员导师制拉开了人文教育创新的序幕:人文教育特色办学始于2009年。学校确立了“人文,惟真,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着眼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全面推进全员导师制,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导师选聘工作,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导师。本着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每位教师担任十名左右的学生的导师。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导师工作达到“六个一”基本要求:导师每两周与受导学生谈一次话,每月至少向家长做一次电话访察,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导师例会,以年级为单位每两周进行一次导师调度会,以学校为单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情教情会商会议。

    全员导师制的实施,实现了班主任和导师的“双轨管理”,把过去一人管全班的模式变成了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模式,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真正落实了“一岗双责”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关爱,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诉求,保证了学生健康成长。在潍坊中学,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和谐融洽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的人格更加高尚,心理更加健康,学习更加快乐。学生也不再是惟命是从的接受者,逐渐成为了富有自由精神和研究精神、有着独立价值取向的活动主体和参与者。

    刘振博老师是“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高考物理优秀阅卷教师”、“潍坊市优秀班主任”、“潍坊市教学能手”,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之一、“德高望重班主任”,但跟他谈起自己的职业憧憬时,他谦虚地说:“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在学生成长路上留下印记是我极大的人生价值。每每想到自己的工作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总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敬畏,不敢有丝毫懈怠。”

    师生新型关系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对学生的管理指导更多元化。由点到面辐射开来,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自然而然产生了更多情感共鸣、价值认同和互相尊重,人文氛围越来越浓厚,讲求人文方法的教育教学举措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人文教育行动纲要》成为学校发展的行动指南:为了深入实施人文教育,学校制定并完善了《潍坊中学人文教育行动纲要》,成为推进人文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现代特色学校的行动指南。除全员导师制外,在另外七个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