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扎根农村的骨干教师奖励制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翁小平)“当前,偏远贫困山区的教师队伍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通过畅通和拓展师资培养引进渠道、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加强偏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新化县曹家镇展望村村主任杨娟娟日前呼吁。

    她以自己所在的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新化县为例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偏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存在不少困难:

    一是教师总量不足,编制核定缺乏弹性。二是农村教师老龄化突出,部分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杨娟娟通过走访发现一个现象,由于偏远贫困地区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不高,缺少足够的职业吸引力,近年来千方百计招聘的教师90%以上为女教师。有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所接触的都是女教师。三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整体“单向流动”。四是短期教师补充机制无法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

    在今年两会上,为了有针对性地改善以上问题,杨娟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是深化定向培养,推行弹性编制管理。将偏远贫困地区的高校和所属省市师范院校,以及各民族院校作为偏远贫困地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基地,重点定向培养本土的中等师范毕业生充实乡村教师队伍。另外,改革现行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将教学与管理人员单列编制,设置教师编制比例,保证农村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积极探索“联校办学”师资共享模式,以优质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为核心,整合邻近地域的若干薄弱学校,形成一个法人代表、多个办学实体。鼓励城乡学校骨干教师之间定期轮岗,新聘任的教师须先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

    三是大幅度地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建立扎根农村的骨干教师补助和奖励制度。要确保义务教育教师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建立扎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补助制度,对在农村学校工作的名师、特级教师,每人每月发放定额补助。

    四是省级统筹教师补充机制,完善“特岗教师”监管制度。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农村义务教育新进教师,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部门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补充新机制,新招录教师应派往乡镇以下义务教育学校任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