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课更“迷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杨军

    初中地理是“副科”,但地理知识恰恰是中学生必备知识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有关地球、地图、气候、环境的知识等,都是从地理课堂中获得的。为了更好地生活,就不应忽视地理这门学科。可是,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呢?

    上好第一堂课。面对新学期第一堂课,教师应准备充分,给学生提出一些有吸引力的问题。例如,《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真能借来东风吗?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学习,美国的小朋友在干吗?为什么日本多地震……这些问题是他们见到或听说过的,他们会积极响应,从而使课堂的气氛热烈起来。而他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就留下悬念,“且听下回分解”,这就达到了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改变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去探究,与同伴合作学习。因此,我在课前认真分析教材,设计好有效的教学方法,各教学环节紧密衔接,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人人参与。例如,在“中国的水资源”一课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听陕北小孩涛涛与水的故事,让生活在丰水地区的学生产生节水念头;讨论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解决办法;课前统计家庭用水情况,课上研究家中如何节水。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很有效的方式。

    增强教师个人魅力。对于不少初中生来说,往往是先喜欢这位教师,然后才会喜欢他教授的科目。因此,我们既要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内才”——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课堂教学技能,同时也要让学生欣赏教师的“外形”。大方得体的穿着打扮、风趣的教学语言、较强的亲和力等,都会吸引学生主动向你靠拢。如果再具备一定的时尚感,那就更“OK”了。

    结合生活、乡土和时事。生活处处包含地理知识。例如旅游路线知识、防震减灾知识、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如果能把这些结合到地理课中去,他们怎么会不喜欢?

    现在的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情况知之甚少,结合乡土地理知识展开教学,能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家乡,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爱国爱乡之情。

    世界很大,但没有一样事物是独立存在的。初中生求知欲旺盛,对世界热点事件很感兴趣。在教学中结合时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在讲板块学说时结合汶川地震、印尼海啸,学到非洲时提到索马里海盗和我国海军的护航编队等。

    家长、社会都参与。教学工作,仅仅依赖一本薄薄的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必须扩大教学资源。可以经常布置课后活动,如上网搜集资料、向长辈们访问调查、到气象站参观、听科普报告等。

    地理教学事关素质教育的落实,对学生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二初级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