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名校精髓 再创名校辉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走进黄冈、红色之旅”夏令营活动

“书香校园、魅力黄冈”诗歌朗诵会活动

    2008年,北京市朝阳区与湖北黄冈中学签合作协议,率先引进外地名校资源。当年7月20日,时任湖北省黄冈中学校长助理徐超,来到北京筹办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并担任首任校长。

    1年后,这所新引进的学校已经达到区级示范校水平,知名度随之上升,学生全区统测成绩从31位升至16位。

    7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分短暂。

    而这7年,对于迎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华侨城黄冈中学而言,却是不同寻常。

    第一步,坚实的第一步。7年的创新与奋斗,7年的孜孜追求,黄冈中学新的名校征程有了一个辉煌的开端。

    回眸7年的历程,犹如昨天一般,让人历历在目,也让人感慨万千。

    在这里,我们聚焦北京黄冈中学7年来的一个个闪亮足迹,为的是让明天征程中更添一份豪情和自信。

    聚焦一

    向管理要效益

    成功在于细节,特色源自积累。这是北京黄冈中学实现完美蜕变的真实写照。在特色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持“严谨、求实、和谐、进取”的校训,倡导学生“自管自育”,管理精细人文,始终坚持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形成“管理严、教育全、教学实、质量高”的办学特色。

    探究北京黄冈中学的成功经验,有一样法宝——管理的精细追求。黄冈中学将学校发展规划分解细化并系统落实,将学校发展战略贯彻到每个细节并发挥整体作用,使得学校管理未雨绸缪,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更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全面进步和个性发展。

    在整体定位学校管理策略上,学校坚持在“四个结合”的基础上推进“四化”。“四个结合”即“坚持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坚持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相结合,坚持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坚持行政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四化”即“目标化、制度化、学术化、智能化”。这种理念不只停留在纸面上,如今它已在全校形成管理共识。一年来,学校举办了多次干部和教师培训,力图使“四个结合”和“四化”的管理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每个处室。

    学校深入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方针,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领导干部层面实现自上而下的作风大转变,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据调查显示,群众对领导班子的好感评价由活动前的81.1%上升至92.2%,这是学校践行“四个结合”和“四化”管理理念的成功。

    即使再精细的制度管理也有“盲区”,而人文管理却可以延伸到任何角落,北京黄冈中学注重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有机结合,尊重并依靠教师,服务并发展学生,科学并细致管理。现在学生的构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缺乏奋斗精神、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有部分家长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孩子,缺少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几乎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交给学校。复杂的教育对象,对教师工作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见微知著”,社会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进一步对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和人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黄冈中学,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虽然严格、没有弹性,但制度的要素和形成过程可以人性化,执行制度的教师是“有温度的”,可以实现管理过程的人性化。黄冈中学实施学校精细管理和人文管理的结合,打造幸福校园,使教师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智慧、力量、勇气和信心。

    聚焦二

    多彩育人显成效

    在北京黄冈中学的办学者眼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境界,是教育之根本。

    为此,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优化德育工作机制,实现德育管理“三个把握”(把握学生特点,把握培养目标,把握教育规律)基础上的“四化”(日常管理规范化、教育活动制度化、思想教育经常化、素质教育工程化)建设。让学生修炼思想、文明行为、规范生活、自主学习,全力构建适应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育人模式,通过校本规范,教师示范和学生典范,严谨学风,纯正校风。

    为深入推进德育工作,学校系统设计了“三爱”教育,融入爱校教育,系统设计每月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确保主题教育活动的良好收效。围绕促进学生的成长,融入典型教育,精心设计好每周一次的班(校)会,确保班会活动的良好收效。围绕形成家校合力,融入家长教育,齐心设计好每一次学生家长会,确保家长会的良好收效。围绕综合实践课程,融入素质教育,科学设计好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确保实践活动的良好收效。

    同时,学校积极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学校积极开展学科活动,让学生在学科竞赛中比勇争先,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据了解,在2014至2015第一学期中,黄冈中学高中学生在朝阳区第十七届艺术节中有12人次获奖,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北京地区的预赛中有7人获奖,并荣获2014年北京市学生机器人智能大赛二等奖。初中学生在朝阳区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集体获奖,在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大众健美操比赛中夺得2个一等奖和团体总分第二名,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评选活动中获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学生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累计获奖96人次。

    在北京黄冈中学,学生社团建设是建设“第二课堂”的重要途径。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能力、交往能力,而且可以促进成员人格的不断完善,提高成员的社会化程度,并培养学生的协作和竞争意识。如今,北京黄冈中学的学生社团建设已经全面开花,呈现出姹紫嫣红的美景,社团成员们在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为学校赢得荣誉无数。

    聚焦三

    高品质教学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改革开放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共识。在学校,突出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硬道理。为此,学校积极推行“两项工程”和“三个探索”。

    坚持实施质量工程。学校每月按“PDCA”质量体系的运行机制,对照质量标准,加强质量保障和质量监控,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提出改进教学的工作举措。此项举措,有效地缩小了同年级各班的教学差异,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坚持实施规范工程。学校定期开展教学检查,促进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规范;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学实施的规范;精心组织每一次检测和考试,促进命题和考试的规范;适时进行教学情况诊断调查,促进教学管理规范。

    探索高效教学模式。全面推行“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并要求教师在把握实质,灵活运用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校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结合”,即:“扎实规范”与“生动活泼”的有机结合,“开放性”与“生成性”的有机结合,“落实双基”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并注重教学情景的激励性和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努力变有效教学为高效教学。

    探索分层教学策略。面对生源不佳的状况,黄冈人认为,只有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班级调整”到“分层作业”,从课上的“分层教学”到课后的“培优转差”,从形式上、局部上的分层教学到实质上、整体上的分层教学,学校一步步地让分层教学策略逐步走向深入。

    探索培养模式改革。为适应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新形势,探索学校育人的新模式,发挥学校作为完中校的优势,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黄冈中学从初一年级开始创办实验班,系统安排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采取“2.5+3.5”的培养模式,即用二年半的时间完成初中的教学任务,再用三年半的时间完成高中的教学任务,旨在提高教学效益和教育成效,实现学生高考成绩的新突破。

    聚焦四

    打造特色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黄冈中学紧紧围绕“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理念,“宽而有度、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育人理念,积极强化“立德树人”这一主流价值观,深入发掘学校文化对师生发展的激励和熏陶作用,在构建立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教育特色。

    学校每年积极打造“春、夏、秋、冬”四季主题文化活动,显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层次发展和高品位的追求。5月,组织“春”——“书香校园 魅力黄冈”诗歌朗诵会的主题系列活动;7月,组织“夏”——“走进黄冈 红色之旅”夏令营的主题系列活动;10月,组织“秋”——“活力黄冈 青春绽放”社团展示周的主题系列活动;12月,组织“冬”——“温馨黄冈中学 演绎精彩人生”元旦联欢会的主题系列活动。各种形式的表演在舞台上绽放风采,达到凝聚学校文化,展示学校面貌,实现深层次、高品位的文化发展目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