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笔者所写的《激活师生思维张力的探索与实践》作为“MS-EEPO有效教育”系列一,在2015年1月3日《中国教育报》发表后,引起不小的反响。就在当天上午,大连市保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局长安恒华就发来短信惊呼:“玉州课改,震撼人心!”当系列二、三、四相继见报后,一些教育同行尤其是推进“MS-EEPO有效教育”的朋友们都非常振奋,不断打来电话,发来短信,表示祝贺。

    玉州教育确实是“火”了!这个祖国的南方小区,现在已经成了教育改革的一个符号与象征,在中国教育界播撒着令人匪夷所思的“传奇”。于是,人们也在叩问玉州何以能够创造出如此的奇迹。为此,笔者根据大量的素材,进行粗略的梳理与简要的回顾,写成这篇文字并不“传奇”的文章,作为人们追问的一个回复。

    玉州从2004年开始推进“MS-EEPO有效教育”以来,也曾经历过人们难以想象的波折,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教育改革的追索。这种“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精神与知难而进的韧性品质,却给世人一个不小的启示:只要有玉州人“十年磨一剑”的胆识与智慧,教育改革就一定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孟照彬培训掀起改革波澜

    玉州区所在的玉林市是全国首批38个课改实验区之一,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课改,又如何进行系统的课改?玉州人并不十分明晰。为此,他们在全国一个又一个的改革成功单位考察学习,听了一个又一个专家的学术报告,尽管“衣带渐宽终不悔”,还是“惚兮恍兮”,没能取来行之有效的真经。

    2003年12月,由区教育局原副局长陈健诗等人在昆明考察时。听了孟照彬教授的学术报告与现场作课之后,顿觉豁然开朗,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们感到,孟照彬首创的“MS-EEPO有效教育”所倡导的“三型联动”(互动、主动、能动)课堂评价标准与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有着貌异神合之妙。更重要的是“MS-EEPO有效教育”不但有一个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方向、以培养世界一流水平人才为核心的理论框架,还有一整套在中小学课堂和大学课堂里经过十多年尝试调整的操作规程。久旱逢甘露的惊喜,让他们有一千个理由选择“MS-EEPO有效教育”。

    何不把“MS-EEPO有效教育”引进玉州?让玉州教育真正驶向一个新的纪元?

    他们面对面地与孟照彬教授进行了交流,其教育情怀与学者风范,让陈健诗等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于是,陈健诗激动地给龚国献局长打电话,希望能将“MS-EEPO有效教育”引进到玉州;回到玉州,考察组又马不停蹄地向龚国献局长作了详细汇报。龚国献局长随即召开了局领导扩大会议,决定将“MS-EEPO有效教育”引进玉州。

    2004年3月,孟照彬教授应邀来到玉州,举行首期“MS-EEPO有效教育”培训。原定600来人的会堂里,听讲人数“与日俱增”,以至“超载”达到了1000多人,就连过道也已挤得人头攒动。因为听课者见识到了一个“另类”的专家,开讲座,做报告不需要什么文稿,但却流畅清晰,娓娓而谈,一串串似欲开悟可又难以把握的术语,一句句朴实真挚却又高屋建瓴的语句,让人有一种须仰视才见的“学者风范”,但他又可以现场给中小学生上课,却又不是那些高谈阔论者能做的事。不论是文科的课,还是理科的课,他一来上课,学生就能够有条不紊地“活”起来、“动”起来、“学起来”,这不禁让人瞠目结舌,他到底是理论专家,还是中小学的一线老师?

    整个会场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如潮。

    沉睡的课堂之钟,被孟照彬撞击出五彩缤纷的时代画像,激发出催生学生思维扩张的改革之音。

    真是一课惊醒局中人!

    更让与会者想不到的是,孟照彬教授的很多理论语系,将传统教育理论专家的“武功”几乎全部废除了。他的上课形态,依然可以看到传统课堂教学的渊源,但却跨越了传统讲授方式之下难以逾越的鸿沟——以知识为基础的多方位思维训练。

    教学,还可以拥有如此动人心弦的魅力!

    培训刚一结束,教育局就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无需商量是不是引进“MS-EEPO有效教育”的问题,需要的是如何引进,尽快引进的问题。于是,与孟照彬教授签订引进协议,并以红头文件下发到各个学校。

    接着,关于“MS-EEPO有效教育”的校长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等相继举办,孟照彬这个原本陌生的名字,在玉州教育大地上回旋起来。

    在“水土不服”中突围

    “MS-EEPO有效教育”是一个宏大的系统,既包括了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也包括了操作体系。孟照彬教授信手拈来之语,都是有其深厚的理论造诣作铺垫的。一般教师要想探其要妙,绝非一日之功。而孟照彬教授潜心研究二十多年的操作系统,不只停留在“器”的层面,而是有着深邃意蕴的“道”之义。一般教师要想不假思索地“拿来”用之于自己的课堂,出现顾此失彼甚至不知所措的尴尬局面也就在所难免。

    为此,教育局组织骨干教师,于2004年3月和10月、2005年4月和5月,就课型方式与评价方式,分别进行了长达30天的培训,其中200名实验教师进行面授,其他500名实验教师则分散到同一培训点的各教室,通过多媒体同步聆听、观摩。

    随后,一些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始高涨起来。

    可是,更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当让学生回归到他们本来应当承担的角色——课堂学习主人的时候,老师们乱了手脚,甚至抱怨起来……

    “孟教授的理论是行得通的,但我的课堂要么显得松散,学生难以控制,要么一片死气,学生毫无活力。”

    “我尝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合作探究学习,可只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没有真正激活他们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到头来还是一种‘伪学习状态’。”

    “方式我尝试了,但在使用这些课型方式后,40分钟的课程根本没办法完成教学任务,只好拖堂、用课外时间再补。”

    ……

    于是,有些老师知难而退,又回到原有的教学模式中。

    难道“MS-EEPO有效教育”真的在玉州“水土不服”?

    教育局领导与教研室的研究员在一起研究后发现,那些看似简单的学习方式被他们忽视了;诚如孟照彬教授所言:“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学习方式之后,课堂教学改革就会呈现出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

    2007年以来,玉州区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学习方式的训练上,且把学习方式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学习方式与课型方式共同推进。2008年注入了学生思维训练的内容。

    参加实验的老师这才认识到,学习方式不是小儿科,而是“MS-EEPO有效教育”中的最关键一环,是课堂教学改革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大家才明白了:“东风”可以“借”,但先后顺序却是绝对不能错位的。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课堂教学很快发生了变化。更多教师看到了希望,“MS-EEPO有效教育”的推进发生了转机。

    有效课堂彰显生命能量

    乡村学校学生辍学率高,是个老大难问题,领导与教师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可学生流失现象依然愈演愈烈。十多年前,玉州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即使用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让它回落下来。

    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时候,“MS-EEPO有效教育”却显现了超常的神奇力量。大凡进行这个实验的学校,孩子都慢慢地喜欢上了课堂,甚至有些转到城里就读的学生也开始“回流”。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不再感到痛苦不堪,而是快乐无穷。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可谓至理名言。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只是停留于求知与修身层面,而是升华为审美追求的时候,就有了乐此不疲的学习热情。以往“欲说还羞”的农村孩子,如今在课堂上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而且阳光自信起来。即使回到家里,见了父母与乡亲,也都落落大方、彬彬有礼了。变化的不只是孩子本人,还有这些学生对家长与乡邻的影响。中国第一篇教育学论著《学记》开篇所说的“化民成俗”,在推进“MS-EEPO有效教育”的乡村已初现端倪。

    教育局原副局长李德庆对笔者说,即使起初反对“MS-EEPO有效教育”的老师,也多从中受益了。他去听过不少这些老师的课,他们尽管口头上反对,可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可,而且在教学中用上了这个系统中的一些操作方式。其实,不是说这些教师不优秀,一时对某项改革有不同的意见,当属正常。尽管有的时候还可能“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信不会长久,他们也会“风风火火走‘玉州’”了。

    李德庆坦言,在推进“MS-EEPO有效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们确实付出了比以往多得多的努力。可是,他们打心里高兴。因为他们看到孩子们快乐起来了,自己也逐渐发展起来了。所以,累中有乐,苦中有甜。他们不但成了“MS-EEPO有效教育”积极的践行者,有的还成了这方面的教育专家。

    李德庆很激动地向笔者谈了这样一个情节:一天上级有关领导到某学校了解推进“MS-EEPO有效教育”的情况,老师们都想说说自己的感受。让领导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以前见了领导就躲的乡村老师,个个谈起来口若悬河,以至忘了时间,忘了吃饭,从上午9点直谈到下午两点多还不停止。他们不是有意说给领导听的,而是难以抑制地要倾诉自己对有效教育的深深情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