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学习详略表达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师: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第一件事写得非常详细,突出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第二件事写的简单,干脆不写不就行了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沉默)

师:我们看这两句话,(屏幕出示:此后,我一直把父亲的教导记在心间。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父亲的话在我一生中的很多事情中都给了我启示。

师:那你们说不写第二件事好吗?

生:不好,没说服力。

生:文中说“父亲的话在我一生中的很多事情中都给了我启示。”只写一件事代表不了“很多”,所以最少要写两件事,去掉不行。

师:对,两件事对证实父亲的话就更有说服力了。那我们把第二件事也像第一件事那样写具体,比如把另一家时装店的人是怎样挑拨缝纫姑娘的,这些姑娘又是怎样提出不在这干的都详细描写,可以不?

生:没必要,那些写得再详细都突出不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个道理。

生:作者想证明的是“父亲的话在我一生中的很多事情中都给了我启示。”,所以只着重写时装展如期开展的情况和人们对这次时装展的反应就可以了,把没用的写出来就是画蛇添足了。

师:看来,你们已经明白了对突出中心有帮助的就详细写,联系不太大但又有必要交代的就略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详略得当。

案例思考:

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学习表达方法是语文教学应承载的任务。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五年级的学生很容易读懂,而在语言表现形式上,详略处理得特别好,所以我在学生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把“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作为这篇文章的表达学习目标。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没有简单枯燥地向学生讲授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以及详略得当的写作知识,而是联系文章内容,联系文章的主旨思想,通过“两件事对比”以及“增删”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比较,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去揣摩这一表达方法以及它的好处,这样学生不仅深深体会到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道理,读懂了文章内容,同时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以及详略得当表达的好处,内容和形式很好地统一在了一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