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读《草船借箭》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1.算天

 

学生纷纷圈画了这一句“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是啊,借箭的成功离不开天气,一个“大”似乎觉得程度还不够深,又一个“漫”字,可见这场雾有多大啊!而诸葛亮和曹操的语言中,也流露出了当时的雾很大,如诸葛亮说“雾这样大”,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很大”,学生还联系后文“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加深了学生的体会,天亮了,雾仍旧没有散,可见这是一场怎么大的雾。正是因为这场大雾,为成功借箭提供了保证。

 

2.算地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顺风”、“顺水”,可见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箭“借”好后,返回时地理环境如何,诸葛亮也算到了,而且在立军令状之时已算好。

 

3.算人

 

学生分享时,有的同学发现: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却不忘叮嘱“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而且鲁肃“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学生无不感到:诸葛亮对鲁肃的为人很是了解──忠厚老实;诸葛亮对周瑜的为人也很了解──智谋过人、妒贤嫉能,所以才不让其告诉周瑜。

 

“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这一句话中,诸葛亮对鲁肃说是“取箭”,为何不说“借箭”呢?一是设下悬念,不仅鲁肃好奇,恐怕读者也想不出到底去哪里取箭?更想不出谁有这么神速,三天竟然造好十万支箭?二是假若对鲁肃说“借箭”,就会对诸葛亮的才干大打折扣。三是一旦鲁肃得知去曹操那里“借箭”,他定会惊慌失措。后文“吃惊”一词正表现出了他的心里。

 

诸葛亮对曹操也很了解,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所以诸葛亮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

 

4.算受箭的方法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之所以把船用绳子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使受箭面大一些,还可以防止船在雾天散开。

 

“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三十名军士”擂鼓呐喊,虚张声势,在这样的情况,曹操才会叫攻弩手射箭,“青布幔子遮起来”,使曹军在雾天更是看不清虚实,“一千多个草把子”,为的是受更多的箭。诸葛亮为了能受更多的箭,所以“下令把船掉过来”,“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难怪诸葛亮说“自有妙用”。

 

一次次地翻开语文书,阅读《草船借箭》,每一次都有阅读的收获,有发现,有思考,心中无不充满了喜悦。为获得了发现而喜悦,为真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喜悦。

 

笑读《草船借箭》,给我带来了思考的享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