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创新高校培育数字经济人才模式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笔者从加强人才培养层次与数字经济创新需求的适配性视角,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适度超前建设层类分明、功能多元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一是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建议国家教育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委、行业协会及头部企业,遵循教育规律,制定数字经济人才标准、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为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二是要建立层次分明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水平、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加大基础学科建设投入,加强基础学科研究能力,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支持应用型大学培养具体应用领域的专业化数字经济人才,支持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企业、培训机构及人力资源公司开展短期培训。三是建构数字经济终身教育体系,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区域学生提供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

    第二,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发展数字经济相关交叉专业,培育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交叉学科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平台,要落实《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立足实践,坚持需求导向,统筹学科发展和优化专业布局,促进各类学科交叉融合。一是要深化新工科建设,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培养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领域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二是要探索新商科建设,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学院,推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融合,构建面向数字经济的商科专业集群,培养数字化领导者、数字化管理人才和新业态新模式开发人才。三是要鼓励学科间、学院间合作培养人才,在招生、培养模式上加大创新力度,优化双学位培养方案,加大数字经济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实现从交叉到融合,培养出大量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牢牢抓住培养优秀教师和编写优秀教材这个“牛鼻子”。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编写中,高等院校应该秉承开放式生态思维,建立人才培养利益共同体。一是要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高校数字经济师资队伍提升工程,引导教师通过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践转型为“双师型”教师。二是要牵头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进行课程开发、案例研讨、教材编写,按照理论、技术、实践三大类重塑课程体系,编写核心教材,设置数字技术概论、大数据概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数字经济学、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经济法等前沿课程,并定期修订教材。

    第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有机衔接,高等院校应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内容等与数字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形成互相反馈、互为参照的人才培养生态。一是要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围绕数字经济基础理论、数字技术基础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三个方面,建设一批数字技术实验室,高校与企业共建博士后工作站。二是要探索建立一批产教深度融合的数字经济教学和实践基地,共同开发数字经济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要打造数字经济人才终身教育体系,为返校的专家、校友提供将科学技术、经验与理论结合的机会,为技术老化、教育不足以及进行职业转型的成年人提供再教育和更新知识结构的机会。

    高等院校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乃至在全球竞争格局重塑中的地位。国家、政府、高等院校、企业等应共同努力,打造培养各类数字化人才的良好生态,培育产业生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