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式”研学 助力“鹿娃”快乐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凸显知行合一、学思结合,自2017年起,浙江省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就开始“鹿娃访匠人”校本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切实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跟进实施了“课后服务托管+假日小队研学”相结合的“场馆式”非遗研学课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沉浸式”学习,初步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依托校内场馆

    开发研学课程

    嵊州市有全国围棋之乡、越剧之乡、竹编之乡之美誉,民间手工艺种类丰富、特色鲜明,有100多项各级各类非遗项目,2017年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万人传非遗”活动。鹿山小学教育集团立足乡土人情,将“访非遗传人,寻非遗文化,学非遗工艺”作为德育工作重点,相继在校园里建设了围棋苑、泥塑馆、创意坊、烘焙室等场馆,结合校内场馆资源和家乡非遗工艺特色,选取了围棋、竹编、泥塑、剡藤纸和小笼包等项目,开展“场馆式”非遗研学课程。

    围棋课程是作为全国围棋特色学校的鹿山小学学生人人必学的课程,各班每周一节围棋普及课,晚托时段在围棋苑开始围棋精英课程;泥塑课程以组建社团的形式,指导教师招募学生自主报名,晚托时在泥塑馆内学习,培养学生特长;竹编、剡藤纸和小笼包课程以走班的形式进行,各班轮流在创意坊和烘焙室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还会定期邀请校外场馆的工艺大师来校指导授课。

    聚焦非遗项目

    选定校外场馆

    根据选定的非遗研学项目,学校发动教师、家长和市文化馆等多方力量,协同挖掘适合研学活动的场馆。经多方考察、寻访,选定了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大志然竹编厂”、省泥人宓研究所、冠军小笼包店、剡藤纸馆等作为研学场馆,定制了“鹿娃研学基地”铜牌,举行了授牌仪式。

    学校制作了研学基地通讯录和研学单,发放给各班。在周末、假期,各班自主联系场馆,组建各个小队带着研学单开展研学,在真实的场馆中实践、体验、探究。

    内外场馆结合

    发展多维潜能

    学校充分发挥了校内外场馆的作用,运用晚托服务和节假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境式“场馆”研学项目,促使学生了解并传承家乡非遗文化,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竹编工艺研学馆:嵊州竹编,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黄泽镇大志然竹编厂厂长吕师傅,是浙江省竹编非遗传承人。该厂不仅有制作车间,还有三层楼的作品展示厅。周末,学生们先参观各车间的流水线制作过程,再到展示厅观赏众多获奖作品和竹编制品,聆听嵊州竹编的发展历程,然后在学习区动手制作简易的竹篮、竹盘等,最后进行展示评比。

    校内的创意坊,陈列着学生们创作的各种工艺品。晚托时,学生们跟随竹编匠人和老师一起学习竹编制作,足不出校,就可以体验竹编工艺、学习编织技能。

    剡藤纸研学馆:剡藤纸,于1600多年前产于剡县(今嵊州),是纸中珍品,至明代绝迹。2016年,经嵊州青年商浩洋及其团队数年研发,成功研制出适合书写、绘画及修复古籍的剡藤纸,并在市文创园内建立了剡藤纸馆。各班在假日里纷纷组织学生去剡藤纸馆研学,商老师亲自为学生讲解剡藤纸的历史、特点、制作工艺,组织学生开展剡藤纸制作比赛,看谁做的剡藤纸又薄又均匀,还让学生在纸上书写、绘画、体验纸张的特性。

    晚托服务时间,商老师团队还将剡藤纸制作工具搬进学校,供每班学生轮流制作,吸引了全校师生参与,失传300多年的剡藤纸技艺走进了校园。

    泥塑工艺研学馆:宓风光,被誉为“浙江泥人”创始人,是鹿山的校友。早在十多年前,学校就建起“小小泥人宓”泥塑馆,利用社团课指导学生泥塑创作。实施晚托后,学校开设了泥塑课程,定期邀请宓风光回母校指导。节假日,各班也会组织学生到泥人宓研究所参观他的泥塑作品,学习泥塑制作。

    小笼包制作场:“一笼包子一座城”,遍布全国街头巷尾的嵊州小笼包是嵊州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沈红平是嵊州市小笼包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一直致力于小笼包的宣传和推广。学校以沈红平的冠军小笼包店为研学基地,多次组织学生前去体验学习。校内的烘焙室,是小笼包技艺学习体验的场所。课后托管时段,中高年级各班轮流进入烘焙室,在校内指导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制作小笼包。

    近年来,鹿山学子在“场馆式”研学中传承了家乡优秀非遗文化,涵养了家国情怀,发展了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和劳动能力,初步实现了“五育并举”。“鹿娃研学课程”被评为绍兴市精品课程,相关课题获绍兴市一等奖,非遗研学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

    (张月芳 王孙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