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游穿越千年的机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我来到苏州园林博物馆。馆内藏品琳琅满目,一段段文字详尽记载了苏州园林的前世今生,一件件藏品见证了苏州园林的辉煌历史。拜雨所赐,无法像往常一样走马观花拍点照片便离开,只能静下心来细细赏玩。突然,“清风雅韵——晋祠博物馆藏折扇扇面展”展厅映入眼帘,喜欢书画的我眼前一亮。展厅内摆放着一批明清、民国时期书画名家的扇面,其精巧的构思、高超的笔墨、雅致的韵味让我观赏揣摩,不忍离去。

    室外雨声潺潺,室内墨韵书香。一个扇面上的篆文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画家陈昌儁书写的一幅扇面,上面用篆字写着“汉故光禄勋东平无盐刘府君之碑”,旁边还有一段题注:“右刘曜碑。《天下碑录》云‘在郓州须城县’,额题云‘汉故光禄勋东平无盐刘府君之碑’。《集古录》云‘文字缺残,仅有存者,禄之作录,盖汉时通用也’。”读罢文字,不禁大吃一惊,家乡东平除了有尽人皆知的《张迁碑》,没想到竟然还有一块汉碑。可是,从哪里才能一睹这块汉碑的真容呢?

    回到东平,我马上多方打听,寻找这块汉碑的踪迹。经过朋友的大力帮助,终于在《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一册中找到了这块令我魂牵梦绕的“刘曜碑”残片照片。照片下有一段描述:“汉碑。在山东东平,清同治年间重出土。宋祖骏得之,移立学宫明伦堂下,今佚。拓片高95厘米,宽83厘米。隶书。左上角刻同治九年六月宋祖骏题记。”

    观其拓片文字,字迹漫漶残缺严重,仔细辨认,仅识十余个残字。其字形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古朴大方,为东汉时期成熟汉隶的风格。由残存文字并查阅历史文献可知,刘曜碑为汉刻、隶书,有额有阳,额为篆书,碑额题“汉故光禄勋东平无盐刘府君之碑”,全文约391字。刘曜,字季尼,东平无盐人,汉孝文皇帝枝胄梁孝王河东郡后裔,历任郎中、谒者、太官令、朱爵司马、居延都尉、议郎、河内太守、长水校尉、宗正、卫尉、光禄勋,终年73岁。

    拓片左上角有一段题记:“右汉无盐太守刘曜碑残石,得于东平芦泉山阳土阜中。以《隶释》考之,仅存‘孝、事、中、长、早、大、官、令、服、阕、复、为、郎、都、尉、震、怖’十余字,余多不可辨识。按:是碑欧、赵、洪皆著于录,自董广川后无见者,盖轶久矣。又更数百年,乃出于世,虽剥落可不惜哉?后移立学宫明伦堂下。同治庚午夏六月,署知州长洲宋祖骏记。”经查阅资料得知,作此题记的宋祖骏时任东平知州,清同治庚午年将碑移至州学,并在原碑左上角刻以题记。题记中的“欧、赵、洪”即为欧阳修、赵明诚、洪适,他们分别在《集古录》《金石录》《隶释》中对刘曜碑进行了著录和考证。

    拓片上端中间还有一段墨迹题记:“此碑久经前人著录,有名,不知何时佚失。同治年间乃复出,而残缺仅存十余字矣。岂不怪哉?剑叟记。”题记中的剑叟,多方查证无果,尚不知何许人也。

    至此,刘曜碑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如果不是来到苏州,如果不是那场大雨,千里之外的东平学子怎会有此机缘一睹刘曜碑的芳容,这难道不是我莫大的荣幸吗?刘曜碑扇面用陈昌儁先生的生花妙笔,从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风尘仆仆、千里迢迢来到苏州园林博物馆,向我隆重“推介”了1800余年前的东平刘曜碑,这真是一段穿越千年的机缘。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教体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