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奖不属于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凡,你上次写的作文《感恩》获得了全国感恩书信大赛二等奖。”还没等小凡站好,我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他这一好消息。听说获奖,小凡特别开心。然而,当他拿到作文与证书仔细看了一会,脸上兴奋的表情不见了,他低着头说:“老师,这奖不属于我,是属于您的!”说着,将证书塞到我手中,跑出了办公室。

  “属于我的?”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小家伙是怎么了?明明是他的作文获奖了啊!”

  究竟怎么回事?这时,比赛前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次偶然,我听说全国中小学生感恩书信大赛即将举办,便动员全班学生积极参加。在上交的作文中,小凡的写作视角新颖,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以感恩父母、亲戚、朋友为主题的作文里,小凡感谢的是外婆家里一直陪伴自己的猫。我觉得,作文如果能突出独生子女在家时的那份孤独寂寞会更打动人。于是,我在全班表扬了小凡,并通过PPT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他的作文进行了修改,把文中的“外婆”改为“父母”,把外婆家改为城市里的三口之家,我边修改边得意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当时的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修改才能”中,虽然看到小凡低着头,脸红红的,但我却想当然地以为他是因作文受到表扬而有些不好意思,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此时此刻,我再也高兴不起来,拿着荣誉证书的手变得有些颤抖。我在没有征得小凡同意的情况下,大幅度修改了他的作文,尤其是将“外婆”改为“父母”,完全违背了小凡写作的初衷。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样修改,无异于告诉学生们“作文可以编造”、“可以凭空想象”。作文竞赛的目的,本应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写作能力,获不获奖又如何呢?然而,当时的我却为了让学生获奖,或者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那份虚荣心,“本末倒置”,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反而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事后,我真诚地向小凡表达了歉意,也得到了他的原谅。然而,“这奖不属于我”的声音却不时回荡在我的耳旁,促使着我去改变。

  脱去了虚荣、浮躁的外衣,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作文教学的真谛,以及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记录、写作、感悟真实的生活。为了提高认识,我开始进行大量的作文教学阅读,同时,我将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九宫格日记”引入作文教学中。通过纸制的“九宫格日记”,引导学生去观察、记录、思考、成长。在一天天的记录中,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我也因为“九宫格日记”与学生的心走得越来越近。我将自己的实践进行总结、提炼,以《“九宫格日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题,成功申请到区级课题,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我要感谢小凡,是他让我静下心去思考作文教学的真谛,是他让我懂得:学生的进步,才是教师最好的“证书”。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嘉定区戬浜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