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堂,教学依据是课本还是课标(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认为,讲完教科书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考什么教什么,以“书”定教,把教科书当成金科玉律的情况普遍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依据主要应是国家课程标准,但现实中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的情况少之又少,许多人至今还在“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层面纠缠不休。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教学究竟该依据什么?

    开放的课堂应注重课标

    现代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就教学内容的开放而言,教师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要走出课本学知识,透过课本育人格,甚至要敢于超越课本里的观点,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开放的课堂应注重课标。

    “治标不治本“是俗语里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贬义评论。就课堂教学的依据而言,课标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课本只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离开了课标的课堂教学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也必然违背教育规律;局限于课本的课堂教学拘谨沉闷,也必然低效低能。因此,开放、高效的课堂应注重课标。

    (湖南省桃江县松木塘镇中心学校 文正才)

    课标是教学的“方向盘”

    有教师认为,课标是理论框架,上课需要的是具体的实践形式和操作方法,只要看教参就可以。

    打个比方,我们开车不能全凭感觉开,走一步算一步或者漫无目的地前行,要考虑行车的目的,要掌控汽车前行的方向。教学就如同开车,不能只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埋头教,教完结束。我们要思考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实现这个目的?课标就是“方向盘”,离开课标,我们很可能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迷失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因此,课标一定要经常看、深入研究、仔细琢磨。

    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教教材,如果教师每天只是埋头教教材,教学就会陷入“碎片化”、“随意化”,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这样的教学必然缺乏课程意识,必然难以落实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学一定要把握好课标这个方向。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 刘晓乾)

    三位一体,合作生力

    结合自己教学的感受,我以为,课标、教材和学情三位一体、合作生力,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

    我们都清楚,课标是教材编写、课程教学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但是,课标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标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课标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具体问题,不做硬性规定。

    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讲,教师利用教材在教学对象身上实现既定的目标。那么,课标就是导向,教材就如同一辆运载的汽车,运什么,不是教材本身决定的,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要根据学情的实际进行选择,确定“装运的物品”,具体到先装什么、什么装多什么装少、怎样摆放、怎样挪移、走什么路线以及是快是慢等细节,不是一成不变的,都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基础、兴趣习惯、现实需要与情境变化,而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因此可以说,教材在教师手中,应当是活的、可变的、可取舍的;但也要根据课本的不同内容和特点进行处理,不可生硬、勉强地适应教学的需要。

    (山东省微山县韩庄镇刘庄小学 张晓舒)

    本期话题:《教师角色,是教学者还是助学者》

    欢迎您提供话题或来稿。

    投稿邮箱:362149788@qq.com

    来稿请注明“辩课”

    截稿日期:8月31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评课究竟何去何从     下一篇:漫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