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教育年会的“思想众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褚清源) 由海报展示、圆桌对话、主题报告、教育产品博览、基于学校的现场学习组成五大学习板块,500张教育海报、60场圆桌对话、18场主题论坛以及9所学校参观考察,“知识付费”“自主化定制日程”以及“直播+”等主题成为一场会议的亮点。

    2016年12月24日至25日,在由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主办的新学校年会现场,从互联网到教育,从人文学者到学科教师,从政策创新到制度变革,从经济视角到产业模式,从价值观到方法论和工具箱,从国际视角到校本立场,与会代表可以以时间为维度,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定制一份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议程表。这样的会议模式为参会者带来了便捷式知识分享方式。

    此次新学校年会还为教育成果的研发者搭建了平台,他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以销售“智力产品”。关于课程改革、学生成长、教师专业、管理变革等方面研究所形成的课题报告、论文、制度、方案、计划等,都可以成为明码标价的“产品”,在年会专用的平台进行在线交易,以此彰显对知识价值的认可。作为首次尝试,此次年会上的知识产品定价一般在10元-50元,这些方案是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智力耕耘的成果,包括优质的课堂教案、学案及课件,推动学校治理变革的制度、方略,解决学生成长烦恼的各种课程设计、活动案例,以及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方案和评价机制等。

    据了解,新学校年会征集的知识产品要求严格,需要经过至少一个学期的实践。切入点小而精,避免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每一件产品都针对一个问题细致解析,彰显深度。产品形态包括文档、音频、视频等,满足网络时代人们碎片化的学习需求。

    会议当天下午,在“课堂里走出教育家——北京市十一学校李亮、邢凤玉教育思想研讨会”上,两位主讲人带来了深刻的教育经验,邢凤玉介绍了整体的教学机制,李亮则总结出“仰视学生”“与学生俱进”“不育人勿教书”等教育理念。

    “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改革”“教育知识产品分享沙龙”“政策、品牌和经营:民办教育远见峰会”“不负童年——以家校合作推动亲子阅读”等分论坛,则为广大教育者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广阔平台。

    “当今时代,是一个互鉴互动的时代,舞台不只属于几个人,我们期待通过年会‘信息超市’众筹思想、共创智慧;这还是一个不断超越、创造未来的时代,我们希望这次年会既沿袭历史、又突破边界。”新学校年会会务组负责人表示,与以往台上说、台下听的会议模式相比,本次教育年会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去中心化”,通过“产品交易”形式,实现将单一的会议变成一场教育创新产品的博览会,以期汇聚更多人的教育智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