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本化课程环境的创设之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大学幼儿园西溪分园 柴 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应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本文以浙江大学幼儿园西溪分园开发的环境课程为例,探究在班本化课程环境创设过程中,环境应该给幼儿带来什么、环境怎样吸引和支持幼儿的学习等问题。

一、关注幼儿,联结情感

“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要求教师主动关注幼儿,借助幼儿的情感表达,参与环境创设。幼儿对环境改建这件事充满好奇和期待,如在面对幼儿园改建问题时,教师可向幼儿发出邀请,请他们一起出谋划策。如收集资料,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建筑和幼儿园设计,畅想设计心目中的幼儿园等。此外,幼儿的成长需要情感的陪伴。“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环境应引导幼儿产生对环境的喜爱与认同。教师可遵循课程环境创设的核心逻辑,通过询问幼儿意见等方式引起其期待心理,从而联结他们的情感

二、追随幼儿,支持探究

教师要主动追随幼儿,借助幼儿的自主探索,对话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幼儿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究、记录自己喜欢的新环境,并与同伴交换信息,建立新经验。因此,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探究与感受,记录幼儿对环境的表达。如当作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作品的收纳成为孩子们关心的问题。这时,教师也可以思考“一个主题相对集中的区域,是不是更能刺激幼儿对环境的关注”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搭建支架,帮助幼儿进行探究。

三、理解幼儿,开放吸引

教师要主动理解幼儿,借助幼儿的多元体验,丰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理解与尊重保证了幼儿与环境互动、探索的空间。他们的点滴发现都可以成为环境创设的契机,成为探究的元素。因此,课程环境的创设也应具备海纳百川、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我新发现了……”“用什么材料更合适?”之类的思考和讨论也可以不断推动幼儿尝试对原有作品进行补充和调整。同时,开放的环境能吸引幼儿主动、灵活地融入。在互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用各种方式分享表达自己在环境中的发现和问题,吸引、刺激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

四、学习幼儿,环境反哺

教师要主动学习,借助幼儿的积极创造,影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将幼儿的智慧运用到环境创设过程中,不仅扩大了环境创设的主体,也让幼儿在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智慧。此外,还有利于建立新型的环境互动关系,形成“环境反哺”。如幼儿将学习与对自然界的探究有序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自身环保行为得到巩固和深化的同时,他们的行为也间接地影响到了家人、社会对待环境的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智慧,还应肯定和运用这种智慧,实现课程环境的“共同构建、动态发展”。

朱光潜在《谈美》中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课程环境创设赋予教师和幼儿足够的空间去思考、探索、创新、发展。因此,在创设课程环境的过程中,要放慢节奏,倾听孩子们的美妙想法,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沉醉不知归路”的心性中,品味课程环境创设的独特魅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