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有个“巴学园” ——杭州市临平区运河第二幼儿园特色办园纪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0-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赵博雅

杭州市临平区运河第二幼儿园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每天清晨,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涌进这里,开启一天的快乐生活,童声笑语湮没了运河航船的汽笛声。

2009年2月,杭州市余杭区博陆镇中心幼儿园和五杭镇中心幼儿园合并为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第二幼儿园,这是运河二幼的前身。创办初期,园所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运河二幼跟随中国学前教育10年改革一路前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0年12月,运河二幼五杭园区被认定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

秉承自然、自由、自主的办园理念,12年来,运河二幼持续探索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和环境,用爱和尊重守护着孩子的天性。这所带给孩子快乐的“巴学园”,以培育“自由灵动、自主好问、自然童趣、自信大方”的健康快乐儿童为目标,让农村孩子真正享受到了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让每个孩子在这里快乐游戏

运河二幼的教学楼前,有一条长长的花岗岩石凳。尽管园长金丽萍还有点纠结“打磨出的颜色对孩子来讲深了点”,但这里早已成为孩子们清晨入园后快乐的第一站。他们喜欢在这里吃东西、发呆,听古老运河上船只的呜呜声。一辆废旧的面包车被装饰成了黑白花奶牛,陪在石凳旁,“牛角”隐藏在凌霄花的藤蔓里,孩子们的嬉戏声不时从车厢里流淌出来。

如今已经很难想象10多年前幼儿园刚成立时条件的艰苦,从设施到理念都与城里的幼儿园有着天壤之别。金丽萍至今记得初到这里时面临的困境。“园舍不规范,23个班2个保育员,没有游戏场所,还有许多被忽略的危险。对孩子来说,没有可看、可触摸的东西,学习怎么实现?”

2013年起,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所有学校开始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经费运行模式,经费捉襟见肘的形势在慢慢改变。幼儿园攒够一点钱,就去添置一些教具、设备。园里的大树、山坡和一块块的空地都被充分利用,教师们学习借鉴国外环境教育的理念,自己设计,一点一点为孩子们打造出了有趣、好玩、可以冒险的游戏活动场所。2014年博陆、五杭两个园区顺利通过浙江省二级幼儿园复评。

2018年7月,运河二幼五杭园区搬到了古运河畔,占地面积12168.6平方米。空间大了,经费充足了,但是给园所留白、分步骤去填充游戏场所的习惯仍被团队保留了下来——教师们习惯了在已有的设施中观察孩子的游戏,倾听他们的想法,挖掘他们的真实需求,然后再去满足,只为让这里的一切适合孩子。

“对于园舍环境的一些细节,孩子们经常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会带他们一起思考,再去改变。”金丽萍说,幼儿园足球场墙边原本种着灌木,孩子们踢球时发现,球经常会被卡住,活动时要花很多时间去捞球。孩子们提出,可不可以不要这些小灌木,这样可以多玩一会球。树移走了没几天,孩子们又来了,因为另一侧安装的缓冲轮胎也会把球卡住。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讨论、实验,最终请电工叔叔帮忙,用绳子拦起轮胎的洞,才放心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游戏。

除了户外游戏区域,教学楼的一层开辟了创意美术室,让孩子们在这里尽情挥洒创意。二层的科学探究室让孩子们永葆好奇心。幼儿园还建有感觉统合专门教室,通过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运行模式,为辖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2007年至今幼儿园先后获得区首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试点园、区随班就读优秀单位,2019年获杭州市优秀资源教室荣誉称号。在这所“巴学园”,教师们用专业知识和爱心,守护着每个孩子成长。

在游戏中看见孩子,走近孩子

一天,金丽萍收到了一个长达5分钟的视频,是运河二幼一位教师在户外游戏区的观察纪录。视频里的孩子因为个头小,爬上木桩总失败,然而越战越勇,最终获得了成功。金丽萍看到视频笑了,不仅因为画面里孩子搞笑的动作和碎碎念,更因为这份全程没有介入的聚焦式观察,让她看到了教师在专业上的成长。

回首幼儿园成立初期,师资力量薄弱,全日制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任教师数量为0,还有很多教师并非幼教专业出身。金丽萍坚信,要给孩子提供真正优质的教育,教师首先要足够专业。她坚持听课,坚持带教,总结教师们上课时遇到的难题,很快成立了“爱上课俱乐部”,由她亲自示范讲课,开启了团队专业化的进程。

如今,幼儿园有“启航、远航、领航”三航小组及“88后希望营”多个团队。经过多年培育,这所幼儿园里诞生了浙江省“春蚕奖”1名、宋庆龄幼儿教育奖提名奖1名、杭州市首届杰出教育工作者1名、区名校长1名、区名教师1名、区学科带头人3名、区骨干教师10名、市教坛新秀6名、区教坛新秀16名。一支敬业又专业的教师队伍已经成长起来。

2013年,杭州市还未全面启动自主游戏的研究,金丽萍就带着教师们在条件简陋的操场上开始了对幼儿运动的观察。“我那时觉得我们对孩子的了解是不够的。怎么办,就是要多观察。运动最外显,我们就先聚焦运动,看孩子的运动是怎么发展的,再推广到其他的领域。”这场观察持续了一年,为团队后续深入观察解读幼儿游戏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运河二幼两次代表余杭区参加杭州的自主游戏比赛。从这一年的“把游戏还给孩子”,到后来为期1年的“游戏指导策略研究”,再到持续2年的“发现与分析游戏中儿童经验的发展”,持续3年的“游戏与学习品质塑造”,运河二幼的聚焦式观察10年来从未停步。“我觉得,无论给孩子怎样的支持,了解孩子是前提,所以老师眼里必须要有孩子,这样所有的教学才能是基于孩子的需要。我们所做的观察,没有任何功利心,就是希望通过这些载体,离孩子更近一点。”金丽萍说。

2020年11月和2021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幼儿游戏教育专家华爱华两次来到运河二幼,和教师们面对面探讨游戏。在华爱华看来,运河二幼的教师会提问,会质疑,有想法,有反思,尽管幼儿园地处农村,但是研究很实在,儿童观很正确,这种实实在在的研究让儿童和教师都获得了极大成长。

在运河四季里学习、成长

进入秋季,运河二幼的色彩又多了起来,除了枝头的橘子、柿子,各班门口还摆起了甘蔗、萝卜、花生、紫薯、板栗等新收获的农作物。孩子们盼望的晒秋节开始了。

晒秋节的灵感来源于运河边农民门口用来晒农作物的稻地。运河街道拥有百亩农田和千亩荷塘,教师们运用这里独特的生态资源和运河农事、生活事等资源,开发出了园本特色课程“四季自然课程”:课程以春、夏、秋、冬4个季节为主线,每一季活动均以“一节一会”的方式呈现,春天有闲花节—缤纷会,夏天有采摘节—纳凉会,秋天有晒秋节—五谷会,冬天则是鱼羊节—冬藏会。

“我们不仅是过节,还有讨论,有表征,逐渐形成了一个个项目。这一过程增进了幼儿园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在课程完善的过程中能看到教师对儿童情感与知识的有效支持。教师能接纳儿童的想法、倾听儿童的声音、记录儿童的生活、研究儿童的经验,极大地推动了教育质量的发展与特色文化的丰厚。”项目负责人介绍,历经8年的发展,幼儿园形成了“四季乐园·运河恋”特色品牌项目,以“顺应规律、自然生长、珍爱生命”为理念,让孩子们爱生活、知生活、会生活。2017年,该项目荣获余杭区第一届“一园一品”特色品牌项目。由此衍生出的特色课程被评为第二届杭州市幼儿园精品课程三等奖,相关的校本培训项目被评为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培训精品项目。

搬入新园区,教学楼的退台设计为每个班门口都留出了一个150平方米的超大阳台,教师们对如何利用这个阳台进行了多轮讨论,最终决定在这里开展种植活动,并以“四季乐园·运河恋”为基础开发出“四季小农庄”课程。孩子们播种、收获,感受着四季的变换,不但了解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多样性,也体验着生命的神奇与可贵。

去年春天,幼儿园为孩子们在沙水区种下了一棵柿子树。孩子们喜欢极了,每天都要来看看。树被过境的台风吹歪了,他们焦急地站在树下托着树枝,感受到了枝条的“韧”;为了给缀满柿子的枝条找个支点,他们协商分工,将长长的木棍、竹竿从远处的工具房运来,和保安叔叔合作搭起架子;为了数清柿子的数量,他们思考、讨论、投票、爬到高处试验,最终向全园宣布这里的柿子有143颗……

如今,枝头的柿子已经成熟,孩子们舍不得采摘。树枝上用来做标记的星星贴纸还在那里,就像他们眼中的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