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微日记”: 提升大班幼儿前书写能力的策略研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0-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南山幼儿园 孙 颖

在实施“成长你我她”主题活动时,依依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一本《成长日记》,这是妈妈从依依出生时就开始记录的成长点滴,有照片有文字,还有依依自己的涂涂画画。

依依的《成长日记》深受小伙伴们的喜爱,他们经常在餐后、闲暇时间里一起翻看。这让我们联想到,幼儿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如果能把在幼儿园的美好点滴也记录下来,等他们长大了,那一定是一件非常珍贵的礼物。

大班幼儿处于前书写的初始阶段,已积累了一些记录经验,已经能够运用简单的图画、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比如自然角观察记录、区域游戏记录、探索活动记录等。

一、“微日记”对大班幼儿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大班幼儿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会书写自己的名字,写画时姿势正确”。大班幼儿又处于幼小衔接阶段,前书写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

“微日记”由幼儿自己设定记录内容、形式,绘制封面,记录一日生活中感兴趣、有意义的小事件。

自由的记录可以引发幼儿的书写兴趣,丰富书写经验,培养书写技能和习惯,促进幼儿语言和其他领域能力的发展。

二、“微日记”的实施与策略调适

小汐在日记本上画了两个小朋友;小语在日记本上画了一个番薯,并且还画上了茎和叶。我问他们记录的是什么,小汐说是“孙一和我一起玩”,小语说是“我的小番薯发芽了”。

白炳辰摊开日记本,却一直没有动笔。我问他怎么不记录,他说:“我不知道记什么。”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提供了空白日记本后,一些幼儿会用简单的方式来记录,并能够说出内容代表的意义,但方法单一,主要借助画图来表达想法;而另一些幼儿无从下手,对“微日记”还不理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与幼儿展开了讨论,他们的想法各不相同,我们又一起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可记录的内容;并利用绘本《蚯蚓的日记》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元素,师幼最后达成了共识:日记中需要记日期、天气、事件等。

三、“微日记”的记录方法

每周设定“日记分享日”,在分享的过程中,幼儿对同伴记录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进行解读与交流,不断丰富和积累视觉符号经验。

我们建立了图文储备库,以组为单位进行收集,每个组都有储备单,一起找“微日记”上的文字、图案,并收集在储备单上,每天离园前进行集体梳理。

我们创设了“快乐猜猜猜”游戏,我来画,你来猜,在玩中不断强化幼儿对符号的记忆。

我们从幼儿的姓名出发,鼓励幼儿认识更多的字。有兴趣的幼儿通过模仿文字来“画字”,自制名字贴。有了名字贴,教师和小朋友们共同设计了一面“名字墙”,幼儿们空余时间会在这面墙上找名字,对自己的名字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在区域中创设了“图文对对碰”“藏宝”“找找我在哪儿”等有趣的文字游戏,让幼儿积累更多的文字符号。

四、“微日记”的记录形式

师幼一起梳理“微日记”框架表,幼儿在记录的时候首先明确时间(日期)、天气、人物、地点、事件这5个关键要素。

怎么样把事情写清楚?针对此问题,我们将幼儿分成了5个组,每组选出一种方法进行分享并投票,其中菜单式记录与分页式记录脱颖而出。

1.菜单式记录,即分栏进行记录,一栏记录一件事,一页可分多栏记录多件事。

2.分页式记录,即一页一内容,一个页面就记录一件事情。在后续的记录过程中,幼儿发现,用线条、方格、圆圈能够使行行分开、字字分离,记录得更清晰了。

五、“微日记”取得的成效

通过记录“微日记”,幼儿会主动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主动收集和使用符号。从一开始的不会记到敢记、喜欢记,幼儿们的前书写水平在逐步提高。他们认识的汉字不多,但会用图形或同音字代替进行记录。

幼儿们不仅在日记本上记录,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上也多了一些简单的符号,这是幼儿对作品的解释。

在“微日记”分享中,幼儿们相互学习,相互感受,相互了解:“原来,一天中我们发生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原来,我们的幼儿园这么漂亮;原来,我这么能干;原来,小朋友还会关注我的喜好……”一些原本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抒发了对同伴的喜爱之情,从而也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

除此之外,教师通过日记多视角地了解幼儿的生活,触摸幼儿的内心,在帮助幼儿记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跟进策略、反思调整,对问题的剖析与思考能力在逐步提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