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平均分不低于95”何以惹争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各学科考试难度系数,小学不低于0.95(即平均分不低于满分的95%),初中不低于0.85。”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一份文件,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作业、考试等方面做出进一步要求,其中降低考试难度的细则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送上热搜。不少网友说出了内心焦虑:小学生全员高分有必要吗?平时考试简单,升学考试难度不减,这是要“开盲盒”式升学?

要求人均高分有些矫枉过正

□李 平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要少考还要降低难度,小学考试难度系数不得低于0.95(即平均分不低于满分的95%),初中不低于0.85,初中毕业水平考试不低于0.70。

也就是说,小学生的成绩要在人均95分以上,初中生则要人均85分以上。这一规定引来广泛争议,有网友吐槽其“矫枉过正”“掩耳盗铃”。不少家长质疑,把考试难度降到不合理的程度就能减轻孩子的负担了吗?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考高分的,同时也有考不及格的,这是正常现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有城区优质学校,也有乡村薄弱学校,全员高分对于一些相对薄弱学校尤其是偏远乡村学校来说,尤其困难,也不符合实际;我们也很难强求每个班级的师资水平、家长素养都一致,而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实现小学人均95分、初中人均85分?这真要让命题者犯难了。

就算这一量化指标能够实现,中小学阶段全员高分既无必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人才培养。全员高分必然以教学内容的简单化为代价,这样的考试无法反映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让教师无所适从,最后把无形的压力转嫁给家长,家长会想方设法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孩子的真实水平,从而演变为新的负担。

靠一味降低考试难度实现人均高分,显然与“双减”的初衷背道而驰。“双减”是要切实减轻家长和孩子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而不是把负担减到人人都考高分。所谓“破而后立”,在打破“剧场效应”、“超前教育”“抢跑文化”得到遏制的前提下,各地政策制定者更应该引导学校思考的,是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日常教学回归学校、回归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对孩子们的吸引力。

一味降低考试难度不足取

□夏熊飞

此前,搞题海战术,小学阶段偏题怪题层出不穷等现象,与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要求相悖,也造成了教育的内卷,因此降低考试难度是大势所趋。然而,降低考试难度也应有个度,把难度系数降低到“人均95分”并不足取。

一方面,“人为”制造人均高分的现象,会让一些成绩相对落后学生的问题短板被掩盖,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人均不低于95分中的“水分”会加剧家长们的焦虑,毕竟小学阶段成绩“一碗水端平”的后面还有竞争激烈的中高考。是图一时欢喜,还是谋长远发展,家长肯定会算这笔账。

小学阶段追求分数“一刀切”,从小让学生与竞争“绝缘”,极有可能造成“温水煮青蛙”的后果,这对提升国民整体教育水平颇为不利。何况只要中高考按照考试排名录取的模式不改变,难度降得再低,大家也习惯了排出个三六九等。全员高分的前提下,“考90分仍倒数”对孩子的打击只会更大。有专家指出,在当前的升学评价体系下,应该从“选拔”视角理解家长对待孩子学业成绩的态度,中小学的考试需要难度适中,不能片面地认为降低难度就能减负。适当的难度系数,可能更有利于学校提质增效。

考试不能以难倒学生为目的,但合理把控难度系数却是极其必要的,否则考试自身是否有必要存在,恐怕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切实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付 彪

“小学生平均分不低于95”,意味着平时考试难度降得太低了,每个学生都可以轻易取得高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尤其是认知能力,更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异。一般来说,认知能力高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成效相对好些。这也决定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若让每个学生都得高分,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本身存在差异的无视。换言之,全员高分并不靠谱。

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巩固阶段性教学成果,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提升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也就是说,考试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情况,还要让学生通过考试得到教育、改进和提高。如若人人都考取高分,人人都有一朵“大红花”,考试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需要正视的是,在中高考背景下,对于全员高分,家长也不会买账,毕竟后续要面对中考高考。中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不是看考生的绝对分数,而是看考生的相对名次。试图让所有人都得高分,不如引导家长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绩。

适当调整考试难度,旨在让教育回归到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来,而这种调整应与教学大纲相适应。从大纲要求中精选考试内容,精准设计试卷,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应是全员高分。只有切实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把考试的功能从选拔转变为评价,才能让基础教育真正摆脱应试困境,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