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交出“美好教育”新答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时代的考题已“张榜招贤”,杭州教育人“揭榜答卷”——始终锚定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主线,围绕“让每个受教育者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聚焦教育发展的紧迫性问题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构建与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打造“美好教育”的杭州样本。

深耕“双减”,畅享学后美好时光

“孩子参加学校的创意科学社,回家就制作了一个迷你吸尘器,真是太棒了。”学生徐鑫的家长发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不少学生家长的共鸣。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作业减少,好玩的课程却越来越多,放学后这段时间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美好时光”。在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42门少年宫社团课程将“少年宫”搬进了校园里。

根据12月教育部“双减”监测平台数据,杭州市97.79%的中小学生、97.9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这份满意背后,除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资源,更有赖于健全周到的课后服务保障、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比如推进“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扩大课后服务志愿者队伍,强化数字赋能以改进课后服务管理,等等。

而这一切,早在今年暑期托管时已初现端倪。全市8个区启用103个暑托点,两期共吸引1.35万余人次小学生参加托管,为秋季学期全面开展课后服务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延续与各级青少年宫的合作,成为学校课后服务的有益补充。据统计,杭州市各级青少年宫已经与24所中小学校合作开展课后服务,开设拓展性课程197 门;8家市级单位已推荐第一批课程清单,共有课程285门;全市中小学共聘请校外专业人员约6600人。

为推动“双减”改革走深走实,早在今年9月,杭州市就专门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统筹28个市级部门,协调推进全市“双减”工作。一方面,在全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常态化检查、暗访,同时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管理和预收费风险管控,引导全市1247家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如期完成“两转一注销”工作,压减率达100%。

另一方面,杭州市还发布了《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水平实施方案》,致力于通过健全学校作业公示管理、督导评价机制及家校合作机制,真正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作业管理等为切入口,通过多种方式督促、引导教师做好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等工作,真正实现课堂提质增效、作业减量提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让百姓共享家门口“美好教育

近有海潮寺,西见城隍阁,东挽钱塘江,位于杭州望江新城的杭州市钱学森学校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一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坡屋顶、花格窗、清水砖墙,无不展现着宋韵文化之美。

这所由杭州市时代小学领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不仅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新学校,也正在成为备受老百姓期待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今年,杭州连续第2年把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市教育局牵头负责“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70所,新增学位6万个”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计75个项目达到核验要求,新增学位7.2万个,完成率为107.14%,项目平均进度为100%。75个完工项目中有52所中小学、幼儿园已于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当地入学(入园)紧张问题。

一座座“家门口的新学校好学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拔地而起,背后则是一项项大手笔:上城区今年教育配套建设经费投入达17.3亿元;临平区除了完成市民生实事3个项目,还将14个新建学校项目列入区民生实事,总投资约17.5亿元;萧山区在完成市民生实事12个项目基础上,今年还有9所学校在建,总投资约30.56亿元。

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多部门协同合作、多管齐下,才有了校园建设的高效率。上城区、西湖区、余杭区、萧山区、淳安县,加强协调配合联动,发改、国土、规划、财政等部门做好配合指导,共同破解规划调整、土地指标、征地拆迁等项目要素难题,确保项目落地和建设。各建设单位、审批部门、属地街道建立联络制度,强化工作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而像钱学森学校这种“名校+新校”的名校集团化模式,在今年的新校建设中也被广泛应用起来,通过输出优质教育教学团队和成熟管理模式,使得新建学校迅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杭州也正在推动跨区域、跨层级的新名校集团化办学,以实现区域间的教育资源优质均衡,从而更好助力杭州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目前市教育局正在编制《杭州市区高中学校布局规划修编(2019—2035年)》。到2035年,杭州市区将新增84所高中,新规划范围也从原来的主城区扩大到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等区,更好促进全市的教育优质均衡,为建设杭州“美好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多措并举,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2月10日开始,杭州“荣誉教师码”上线试运行,老教师们可通过“杭州市民卡”App上的“荣誉教师码”刷码过闸。30年教龄教师免费乘车政策实施半年以来,广大教师对其给予了一致好评。

近年来,杭州市一直重视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强化教师待遇保障,落实减负增效等举措,提升教师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优惠待遇,努力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杭州市积极提升教师待遇,实现了公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长效联动机制;构建多途径教师住房保障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专项公租房或教师公寓;扩大教育领域市级高层次人才覆盖面,让更多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享受全市人才政策红利。

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杭州市积极落实教师减负增效政策,推动“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14条落地,落实进校园活动清单管理,推进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跑零次”等举措,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让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这些年来,杭州市通过不断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名师梯度培养制度,让教师职业发展更有干劲。实施满30年教龄教师免费乘坐公交地铁政策、中小学满20年班主任荣誉证书制度,全市范围内评审表彰了2021年度市首届杰出教育工作者、选树了2021年度“四优秀一突出”优秀教育人才。

杭州市还积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研制“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负面清单”25条,为全市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划定“师德红线”和“行为底线”;健全教师合同承诺机制、信用档案管理机制、师德违规查处机制、违规通报问责机制等4项机制,贯穿师德管理全过程;积极推进师德专题教育,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抓好师德警示教育

此外,杭州市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身份认同感、岗位责任感、职业幸福感,唱好杭州教育青年教师的好声音。

“双新”探索的实践先锋

今年9月29日,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展示活动在杭州举行。活动由省教育厅教研室、杭州市教育局主办,通过网络直播向全国展示“新课程新教材”在杭州的实践探索。

去年,杭州市被教育部认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杭州高级中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杭州绿城育华学校3所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校。

当天,还有15所学校(校区)分别承办一个学科,展示“新课程新教材”在各学科领域的教改新范式及重点研究方向。

这些新范式的涌现,也是杭州作为浙江普通高中“双新”探索的实践先锋,向全省乃至全国交出的新答卷。

一年多来,杭州市成立了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各学科研究小组,从建立和完善机制、加强培训教研、实施项目研究、推动示范帮扶等方面全面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同时,积极鼓励学校和各级教研机构围绕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性问题,开展了学校课程体系重构、学校管理体制改进、学生评价研究等富有积极意义的项目研究。

为更好引领广大教师深入领会“双新”理念,市教育局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双新”教学市级培训活动20多次,参与教师超5000人次。全市普通高中管理、教学人员网络培训参训率达到100%,平均参训75个小时,在全国各示范区中处于领先水平。各学科研究小组还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市级专题教研活动40多次,及时发现、探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了全市“双新”课程教学的高水平。

此外,在“双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发挥市属高中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名校集团化、“山海协作”、对口支援等方式,帮助区域外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跟进实施“双新”改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