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体教深度融合要打好“组合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成都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创造了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参加大运会以来最好成绩。大运会取得的亮眼成绩,生动展现了我国近年来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同时也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基本保障。实现以体育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呼唤进一步推进体教融合,把体育领域与教育领域的发展诉求统一起来。体教融合过程需要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学校配合、家庭支持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进而共同推进体教融合的良性发展。

    政府层面,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指导,深化体校改革,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制定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相关政策。第一,体教两部门要打破职能壁垒,要在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方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要广泛吸收社会体育组织力量进校园,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第二,体育、教育部门要推进国家队、省队建设改革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衔接,在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序列;第三,构建分学段、跨区域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对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单项学生赛事等项目运动员的成绩纳入体育、教育部门双方奖励评估机制;第四,教育部门要完善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相关政策,通过学分制、延长学制、个性化授课、补课等方式,在不降低学业标准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优秀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条件;第五,要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学校层面,坚持“五育”并举,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教练员水平,加强校企、校社合作,以赛促学,解决学训矛盾问题,推动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让体教融合深入人心。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大、中、小学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方式,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练员选拔、聘任制度,完善教练员岗位培训机制,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在教练员管理方面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使教练员主动地提高业务水平。高校可以以商业化为依托,将赛事推向市场,建立校企、校社合作平台,积极主动地寻找合作伙伴,多维度地筹集资金。高校应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放在首位,合理安排学训时间,采取“奖惩结合”的方式形成正向引导。

    家庭层面,学生家长要提高认知,加强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视,鼓励孩子“走出房间、走向运动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到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两不误。家长要转变传统“重文轻武”的观念,重视体育对孩子智力、道德、审美等的促进作用,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随着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家长应该看到体育对于一个家庭、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

    学生层面,要积极践行“全民体育”的理念,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锻炼自己的品格意志,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学生要认识到体育对于个人身体素质、品格意志培养的积极作用,主动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要学习身边“学训双优”的榜样明星:竞技场上充分展示运动实力,专业课学习也不落人后。此外,青年学生可以在校属部门的领导下成立各类体育运动兴趣小组、社团,加强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体教深度融合,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学生等多方面的合力。多元并举形成“组合拳”,必能助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

    (作者系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