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情绪也是一种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胡欣红

近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小学一位班主任的“辞职信”火遍了网络,一时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在对该教师表示同情之时,更想知道这位写辞职信的班主任是否真的辞职了。有媒体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的官方微信平台上,看到了当事者王老师用以澄清事情原委的一封公开信,王老师表示自己已经回校上班,希望网友们不要再过度关注此事。

新闻一旦“反转”,公众极易滋生一种被愚弄戏耍的感觉。然而,对于“辞职班主任”已回校上班之事,大多数人对这一结果表示“满意”,认为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教师、家长和孩子三方做通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让事态朝良好的方面发展,值得称赞。

根据王老师的公开信和西平县教育体育局的通报,之所以闹出“乌龙事件”,是因为王老师在心情郁闷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本想请半天假回家调整心态,但由于过于激动造成了以请假条为题头、辞职信收尾的笑话。王老师以请假条的形式发朋友圈,随后感到不妥又将此信息删除,但在“互联网+”时代,这张请假条很快溢出朋友圈,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请假条”变成“辞职信”,乌龙事件固然解释清楚了,但误会背后暴露的真问题,绝不能等闲视之。姑且抛开此事所折射出的家校关系紧张之类的痛点,就涉事教师的情绪控制而言,便值得很多教师引以为戒。

“一心为了学生好”,结果家长非但不领情,还威胁要“登门道歉”否则就“到教育局反映”,教师心中的痛楚,可想而知。相信很多教师,对此也感同身受。受了委屈当然需要自我调节,但将请假条写成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的辞职信,无疑暴露了王老师在情绪处理方面的短板。字里行间显示出的一种无奈、惶恐和对教师职业绝望的情绪,令人心酸,但这种偏激、消极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当好教师不易是事实,但哪一种职业没有无奈呢?受了委屈不是积极面对和深刻反思,而是赌气式地撂挑子,并表示自己已不敢也不愿管学生了,这种情绪的扩大化实乃教育工作之大忌。当了教师,就应该了解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既要懂得专业知识,更要懂得教育伦理,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不能受不了一点委屈。

当然,关怀与尊重是相互的,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尊重,教师本身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尊重。但作为担当教育引导主要责任的教师,更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自我完善与发展,提升教育专业水平,加强与家长的人际沟通能力,形成家校合力,创设一个有助于生命舒展、多元开放和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