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娜 澳洲学前教育管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3-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久前,作为杭州市园长骨干班学员,我赴澳大利亚海外研修。其间,参加了布利斯班的IMAGNE教育学院幼儿园驻院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跟班实践、环境观摩、座谈交流、分组讨论、提问答疑等方式,让我们对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有了初步印象。此后,我们又实地走访了TRINITY小学学前班、悉尼大学幼儿园、TAFE学院亲子教学点等多个学前教育机构,加深了对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了解。

在澳大利亚,鲜见装修华丽、设施高档的幼儿园,更多的则是充满浓郁自然气息的。比如,活动室内几乎是木质的家具、玩具,区角材料也多是一些自然物,户外活动场地基本上都是软木屑、泥地、沙地、草地、木板地等。在教学内容上,也很少有预设的课程内容以及“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大多数时间,孩子都可以自主选择区域和游戏活动,教师则为每个幼儿设计只属于他的“私人订制”课程。

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主要遵照两项法规执行——《教育和保教服务国家质量框架》《教育和保教服务国家标准》,此外就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三年一次的幼儿园办学评估。由于行政层面极少干预,澳大利亚的幼儿园拥有更多自治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以家长、教师、幼儿的需求为先。一是满足家长自需。家长可以不定期申请幼儿入园,来园的天数十分弹性,以天计费,如有一周两天或三天、有全日制、有半日制、有一个阶段来园等。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与政府福利的联动性非常高,政府会根据不同家庭的收入水平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补贴,保证每个孩子都可以入园。二是满足教师自需。教师的工作时间按自己的需求而设定,满足教师个性化的生活节奏与生活安排。三是满足幼儿自需。例如,在0~2岁的婴儿班里,教师会按照每个幼儿的生活作息规律,安排喂奶、换尿布、睡觉、进餐等环节,实行按需保育、个别关注,并随时记录向家长反馈。

自然、自主、自治、自需,是我们对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一种认识。其背后潜藏的是我国与之国情、文化、体制的差异,留给我们更多思考与感悟。

第一,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中西方的文化有很大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在多元文化的当下,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我们可以吸收、借鉴西方教育的精髓,来补充、修正、革新本土教育的不足,但不能将西方文化价值观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全盘移植、覆盖到我国的学前教育。事实上,我国学前教育在办园理念、园学条件、课程意识、教师培养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

第二,管理的有为与无为。相比澳大利亚“无为而治”的教育管理理念,我们的教育行政化色彩偏重。无论是在校园的外部还是内部,“统、包、管”确实对教育造成了一些干扰和制约。作为教育管理者,应当思考“有为”和“无为”的关系,汲取澳大利亚的“无为而治”,弱化一些专制色彩、淡化一些条条框框、优化一些自由领地,以“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境做“慢的教育”、做“好的教育”。

(本文作者系杭州市安吉路幼儿园园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