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德育课程:身边爱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520”德育课程:身边爱的教育

□本报见习记者 曹可可

通讯员 陈春琴

拿起锄头刨坑,将分到的菜苗放置其中,把土合拢,给自己种下的幼苗浇水……日前,江山市城南小学“520成畦园”开园了,200余名师生和家长代表一起,在校园的土地上播下种子。今后,这片学生们亲手播种的土地既是他们亲近大自然的窗口,也是开展劳动教育并尝试学科整合的实践基地。

“520成畦园”是城南小学“知行课程”中的又一新成员。自2016年以来,借着新课改,该校对原有的零碎校园德育资源进行了系统整合,形成了包括“知行课程”在内的“520”德育课程体系。“‘520’是爱的代言词,我们的课程也是有关爱的教育课程,在原有‘孝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不断拓展内容。我们希望通过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宣扬正能量,培养学生发现爱、感受爱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成长。”校长姜雄伟告诉记者。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520”德育课程分为启程课程、孝德课程、知行课程、军事课程、理财课程和毕业课程等六大类,从一年级对德行的简单了解到六年级对自我的规划与展望,课程目标阶梯式上升,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对道德与爱的理解。

为丰富课程载体,每类课程都加入了主题讲座、榜样引领和活动体验等环节。三年级的知行课程中,孩子们在“520成畦园”体验播种与收获,近距离观察植物和昆虫,并整合运用语文、美术、科学等知识;五年级的理财课程会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展爱心义卖,让孩子们在体会奉献爱心带来快乐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价值观。

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德育工作中也是“520”德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学校德育课程组的教师在和家长沟通之后,为低、中、高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孝娃成长手册》,将在校和在家的行为规范进行整合,每天由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对学生一天的表现进行评价。“《孝娃成长手册》就是把‘身心健康、社会责任、学会学习’的德育目标落实到每一天的教育实践中。”副校长姜玲说。

“孝娃”是城南小学所有学生的共同名字,“孝文化”也是城南小学“520”德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中,该校不仅将“孝文化”的内涵延伸到“感恩”“礼仪”等个人修养的“小爱”,也拓展到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大爱”上。

“课程是一种文化选择,江山文化和其他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培养孩子心存感恩、志存高远等品德,更要培育出具有中国灵魂、民族之根、国际视野的追梦少年。”姜雄伟说。为此,城南小学在周五下午专门开辟出“孝娃家国课程”等拓展性课程,学生以演讲、辩论会等形式参与其中,表达自己对家乡和祖国文化的情感

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城南小学特意开设了点赞台作为展示德育成果的窗口,给学生树立身边的德育榜样。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和每天早晨5分钟的“晨会微课程”,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点赞那些表现优良的个人或群体。“点赞台上的主角都是真实而感人的身边榜样。我们希望摒弃以往说教式的语言,通过以小见大的故事形式来引领师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姜玲说。

基于此,以爱的教育为目标,以年级课程群为主体、以《孝娃成长手册》为依托、以点赞台为展示平台,城南小学“520”德育课程体系围绕着“孝文化”这条主线,将身心健康、行孝尚德、志存高远、家国情怀等有关德育的核心素养统筹融合,逐步构建起全员一体化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