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化技术教学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代化数字技术在增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承载力、传播力、展现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院、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贴近市场需求,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着力引进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以现代化技术教学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研究,为社会培养大量专业素质好、实践能力强、思想品德优的优秀人才,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好评。

    坚持现代化技术教学思路

    夯实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基础

    学院明确办学思路,紧紧抓住现代化技术发展机遇,坚持现代化技术教学思路,从顶层设计入手,夯实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基础。

    学院先后开设数字化产品设计Rhino、3D打印技术与应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国民间美术等课程,构建现代化技术教学体系,让传统走进现代,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实现对文物的保护以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入选第二批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基地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围绕学术交流、政策研究、科普宣传等多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业遗产数字化研究,制定、修订与应用实施工业遗产数字化标准,通过数字化技术,更为有效地开展工业遗产文物的保护、利用、管理、研究工作,有力促进文物资源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学院与滕泰科技发展(大连)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的“现代传媒与设计产业学院”,2023年初步过审获批省级产业学院,专业发展态势良好,得到区域内企业的认可。

    学院成功举办“中国艺术市场体系转型与制度创新”论坛暨艺术管理专业方向研讨会,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学者围绕“数字化动力下中国艺术市场的创新发展”“国际视野下中国艺术市场发展趋势”等不同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并就艺术学学科建设、文化数字化建设等展开讨论,就艺术经济研究机构的共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联合主办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中国艺术史学的研究路径与当代阐释”学术研讨会,以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针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多元艺术态势等多个议题展开研讨,就“基于虚拟现实学习系统下的艺术史课程建设与评估”等内容发言,共同思考数字时代新媒体艺术发展、文物数字化建设等问题。

    创新现代化技术教学模式

    拓展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思路

    学院正视自身在助力文物数字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具备的优势,不断创新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获批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及一流课程,有效地推动了文物数字化建设的落地落实。

    学院组织全体新生在里仁美术馆上“开学第一课”,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场馆的优势,启动“行走的美育思政课堂”,鼓励新生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现代化技术,参与国家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及文物数字化建设等,自觉做到“知行合一,博雅兼上”。

    学院深入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保护理念,在学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专业教师+传承人”的全新教学团队模式,开设中国民间美术与学科综合活动两门课程,探索更加多元的课堂教学,以数字化、动态展演的形式将非遗技艺展现给学生的同时,着力帮助民间非遗技艺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整合相关学科领域,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助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定期举办优秀毕业创作线上展,毕业生将京剧、唐三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中国文物。

    丰富现代化技术教学实践活动

    提升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实效

    学院始终坚持“厚基础、强技能、重实践”的办学特色,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设计实践能力,多措并举丰富实践活动,助力文物数字化建设研究,提升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的实效。

    学院坚持将比赛、竞赛作为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与鞍山市光电产业协会、鞍山市安泰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4届“光电杯”工业设计创意大赛。同时,广泛动员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参加辽宁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力推动专创融合工作,“东北印象——工业文化遗产社会价值驱动与精神传承的推动者”等项目获得好成绩。学生作品《鞍山市适老住宅的智能养老设计研究》获得第十届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一等奖,激发了学生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学习应用的动能。选派优秀学生参加第二届“第嘉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设计大赛,引领学生在设计参赛过程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铜马壶”“凤篌毛笔架设计”等近20项设计作品获奖。

    构建现代化技术教学文化环境

    营造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氛围

    学院深知校园文化具有的育人力量,科学构建现代化技术教学文化环境,为文物数字化建设的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组织学生赴鞍钢集团展览馆参观,学习鞍钢精神,了解鞍钢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文物深入探索研究的兴趣。组织师生参观“墨舞新天”全国十城市书法篆刻联展,让学生近距离欣赏书法名家的作品,感受书法展览的展厅氛围,加大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生书法艺术视野,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开展雷锋剪纸画创作活动,举办国学诵读比赛等活动,在校园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建设现代化技术教学队伍

    汇聚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合力

    学院正确认识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现代化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多措并举建设现代化技术教学队伍,汇聚助力文物数字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多次赴欧洲、俄罗斯等地举办展览,并将优秀作品带回学校,在里仁馆展出。安排教师赴北京、上海、南京、厦门、西安、重庆等地进行艺术考察,让教师更好地接近艺术前沿,拓宽眼界及艺术思维。多名教师将东北工业文化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交融碰撞,创作出的精美作品在上海会波书院四季画会展出。

    举办教职工新年书画、摄影、设计、图文作品网络展览活动。教师围绕展览主题、美术教学、文物数字化建设等报送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技能与情怀。其中,有的教师运用3D MAX软件,从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再利用的视角,按照原尺寸、原材料对井井寮旧址进行修缮设计,生动再现了井井寮建筑的外貌特征,以期帮助该工业遗产建筑得到有效的活化再利用。“辽宁省工业遗产类数字化标准研究与应用”等课题获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李卓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